愛心教師為孩子們上課。
25日,清晨的暖陽透過綠葉,斑駁的光影投射在潔凈的路面上,在擁有數百年歷史的馮塘村,響起了朗朗讀書聲。和往常不一樣的是,之前負責教學的杜貴芳奶奶,由于年事已高,換成了海口秀英區書法家協會組織的一批愛心教師們,他們接過了杜貴芳奶奶手中的愛心接力棒,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國學經典得以在古村傳承下去。
接過愛心接力棒 定期免費教學
經過一段滿是綠意的村道,到達海口古村馮塘村。在村口的百年大榕樹旁,有一間國學堂,火山石堆砌的老屋被修葺一新,紅色的燈籠、古樸的案幾、優雅的掛畫,屋內的角落還擺放著《論語》、《道德經》等國學經典讀物,無不體現出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息。
2016年,杜貴芳奶奶在馮塘村的古祠堂辦起了國學堂,義務教孩子們國學知識。現如今杜貴芳奶奶年事已高,由于身體原因,力不從心。于是,自今年6月30日,海口秀英區書法家協會接過杜奶奶的愛心接力棒,組織書法家、大學教師、教育機構老師等組建成一支愛心隊伍,在每周六的上午9點準時為馮塘村20多名孩子免費進行國學等內容的授課。
除了教授國學理論課,還新增了書法課。
教授傳統文化 新增書法內容
“漢字,流傳千年,博大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25日上午9點,國學堂準時開講,孩子們端坐在桌前,仔細聆聽授課。課堂上,愛心教師王斌以“人”字為切入點,向孩子們講授傳統文化,教育孩子們要學習漢字,傳承漢字,守護漢字。
一個小時的國學文化課結束后,迎來了新增的書法教學課。“要寫橫,欲左先右,逆鋒起筆……”在愛心教師李莊權的耐心講解下,孩子們靜下心來,手執毛筆,認真地在紙上一筆一劃地寫著。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從西安來海口旅游的史先生,聽說海口秀英區永興鎮馮塘村有個國學堂,便帶著7歲的孩子慕名前來,現場聆聽授課。“這種方式很特別,也很有意義,能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優良傳統文化,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史先生說。
“周末讓孩子們來學習國學,是好事。我們很支持,希望能夠一直持續下去。”正在大榕樹下納涼的馮塘村村民譚玉花說。
孩子們在國學堂內上課。
愛心傳遞 傳統文化浸潤人心
海南品之源書法教育機構老師李莊權是這支愛心隊伍的骨干力量,當天早上6點半便早早起床,驅車30公里,一路顛簸趕到馮塘村進行書法內容的授課。“孩子們眼中充滿著求學的渴望,很榮幸能夠有機會將自己的所學教授給這些孩子們。”李莊權說。
“一堂國學課就像一把火,能照亮鄉村孩子們的心靈。”作為這支愛心隊伍的成員之一,王斌是瓊臺師范學院中文系老師,已從教近30年。
秀英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吳小貝表示,他們將把愛的接力棒好好傳遞下去,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們的心靈,感受傳統文化帶來的無限魅力。
記者劉杰 攝影報道
(海口網8月25日訊)
相關鏈接:
走進秀英區永興鎮馮塘村 海口城鄉少兒共享經典閱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