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桑(右)與王統俊(左)在商量開展檳榔種植。(記者黃暉 攝)
“脫貧遇到什么困難,李書記都會想盡辦法幫助我,對我們家來說,李書記就像親人一樣親!”27日下午,在海口美蘭區三江鎮茄苪村委會新宅村,提起茄苪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桑,脫貧戶王統俊贊不絕口。自來到茄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李桑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走訪村民,深入工作實際,以“抓黨建促扶貧”為著力點,真心實干,全力推進茄苪村扶貧攻堅。
真情服務幫脫貧 為民排憂解難
現年47歲的王統俊一家共有6口人,4個女兒都在上學,最小的兩個都在讀一年級,這對以打零工為主、收入十分不穩定的王統俊夫妻倆來說是巨大的壓力。被列入精準扶貧戶后,政府先后幫扶了他家6頭黃牛、50只雞發展養殖產業,同時落實4個女兒的教育補貼,極大地緩解了王統俊一家的教育負擔。在2017年,王統俊一家摘掉了“貧困”帽,人均年收入達5116元。此外通過政府危房改造資金9.1萬元,告別了過去僅有13平米的老舊瓦房,在2018年住進了90平米的平房新家。
“我愛人能夠在家門口找到這份種花的工作,全靠李書記幫忙聯系。”王統俊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在了解到吳海榮遇到就業困難后,李桑反復居中協調,終于為吳海榮聯系到花卉廠的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既解決了就業問題,還能就近回家照看孩子。
正處于鞏固提升階段的王統俊并不滿足于現狀,他打算擴大產業規模,通過種植檳榔增加收入。但苦于缺乏資金,他的“檳榔計劃”遲遲未能如愿。“只要你有心,政府一定會想方設法幫你解決困境。”經過李桑的積極聯系,爭取到企業幫扶資金6000元,本月底前就可到位,為王統俊解決了“卡脖子”的資金難題。“多虧了書記的熱心腸,我們家才能有這么大的改變!”王統俊說。
貧困戶王英甫的羊欄設施簡陋、產羊成活率低,李桑主動找到王英甫商量解決辦法,從第一書記工作經費中投入8400元幫助建設新羊欄并協調解決新建羊欄用電難題;得知貧困戶鄧妚芳14歲的孫子開學了卻在外地打工,李桑耐心勸說其回家讀書……李桑堅持定期帶領工作隊員下村走訪,看望貧困戶、低保戶、特困戶,關心其生產生活情況,及時幫助解決群眾所需所求。他把貧困戶的事情記在心里,印在腦里,為民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困難,獲得了群眾的一致贊譽。
發揮優勢推脫貧 打造品牌效益
2016年9月底,初到茄苪村開展工作,李桑便立即開展對全村貧困戶的走訪。僅用時一周,他就將全村13戶58人的貧困人口全部走訪了一遍,摸清茄苪村的扶貧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經過調查了解他發現,茄苪村的蓮霧種植雖然是優勢,但產業發展缺乏“主心骨”帶頭人,產業發展示范效應較弱;村民沒有品牌化意識,蓮霧產品在市場上難以打開局面。
“扶貧要靠產業支撐。做大做強蓮霧產業,貧困戶脫貧才有長遠保障。”摸清了茄苪村產業發展的瓶頸,李桑帶領村兩委干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他鼓勵黨員群眾利用荒地種植蓮霧,采取“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引導種植蓮霧的致富帶頭人黨員干部,成立專業合作社,引導全村貧困戶用扶貧資金入股。為此,他親自組織材料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在2017年5月成立了海口聯影種養專業合作社。如今,該合作社已發展蓮霧產業近800畝。
“商標興農,品牌致富,是一條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扶貧攻堅的好路子。”作為海口市工商局派駐茄苪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李桑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在成立專業合作社、擴大種植規模的基礎上,他的步伐邁得更遠。在他的引導下,茄苪村向國家商標局注冊申請“三江蓮霧”“三江蜜柚”“三江三角寧”“三江生豪”四個地理商標,致力發展本地蓮霧規模化、品牌化,以品牌促進產業發展。2018年至今,海口聯影種養專業合作社已有5000箱產品使用“三江蓮霧”地理標志向市場銷售,遠銷到西安等地,市場反響熱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