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牙克石公安偵破一起二十三年前命案
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刑警深度運用新技術手段,偵破一起命案積案,抓獲一名潛逃23年“漂白”身份的命案在逃人員。近日,《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這起案件的偵破詳情。
案發小鎮是牙克石市最南部的小鎮,屬林區,人口1萬余人。1995年7月11日,平靜的小鎮農貿市場內,被一陣打罵、撕扯、哀嚎聲徹底打破。肉攤攤主劉某因瑣事與被害人王某兄妹起了爭執,盛怒之下釀成血案。案發后,牙克石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調查取證工作,在劉某可能逃跑的路線設卡堵截,辦案民警在案發地周邊進行大量走訪排查,但苦于當時破案條件有限,案件的偵辦工作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
23年過去了,辦案民警雖然幾經更換,但對這起案件的努力從未停止過,幾代刑警接力般攻堅。
2018年年初,為了集中力量破積案,牙克石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實行積案認領分包制,鼓勵骨干偵查員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落實專案責任,激發干勁。劉某殺人案再次成為重點工作目標,負責此案的專案組成員亦是對命案偵查有豐富經驗的重案刑警,迅速重啟積案偵破工作。
專案組對劉某建立了在逃人員檔案,制定方案,梳理案件的基本情況和現場物證情況。
專案組民警分析:這起命案的發生原是因為一點矛盾,劉某沖動之下殺死與其發生爭執的兩人后逃跑,從此音信全無。劉某是家中老幺,雙親尚在,兄弟姐妹好幾個。雖然曾經負責此案的民警多次找過相關家屬,他們好像商量好的一樣,答復民警的內容大致相同且均為無效線索。但是,親情是割舍不斷的,這么多年過去了,于情于理,只要劉某還活著,就極有可能與家屬聯系,能逃避公安打擊這么多年,劉某很可能已經換了身份。
專案組決定,這次不要打草驚蛇,兵分兩路,一組民警繼續加強對劉某的研判,另一組民警則對劉某多名家屬提高關注,以期獲得些蛛絲馬跡。
“兩條鮮活的生命,因為犯罪嫌疑人的兇殘而永遠消逝。兩個家庭,因為犯罪嫌疑人逍遙法外而備受煎熬。”想到這些,專案民警就心急如焚,刻不容緩地奔忙于基礎摸排、線索收集、信息研判等工作,將案件的原始卷宗、現場材料重新熟悉。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組民警反饋,在河北省涿州市發現了疑似劉某的生活軌跡。為驗證這一線索,民警隨之將工作重點放在一名河北籍男子身上。男子名為“劉某強”,除了與犯罪嫌疑人劉某姓氏相同,名字和出生日期等重要戶籍信息都不同。循著這條線索,專案民警立即前往河北省涿州市,根據前期掌握的情況,找到“劉某強”在當地經營的茶葉店開展偵查。
經過多日蹲守,民警發現,“劉某強”常與一名女子同進同出。經側面了解得知,該女子為“劉某強”妻子,二人還育有一個兒子。考慮犯罪嫌疑人作案逃跑時并未結婚,且在逃多年,具有一定的反偵查意識,貿然行動易被發覺。目前掌握的關于“劉某強”的線索中,缺少能夠最終證明其就是犯罪嫌疑人劉某的一條重要證據,即便抓到“劉某強”,也很難保證案件能夠順利訴訟。
為將此案辦成鐵案,避免冤錯案的發生,專案組決心再等等另一組民警的工作進展。
線索來了。另一組關注劉某家屬的民警傳來消息:“劉某強”與犯罪嫌疑人劉某的家屬曾有多次聯系。有了這條線索的印證,基本可以確定“劉某強”正是犯罪嫌疑人劉某“漂白”后的新身份。
2018年1月4日,專案組下達抓捕指令,早已蹲守在“劉某強”家附近的幾名民警跟隨劉某強,逐漸形成合圍圈將其控制在中間,趁其不備,成功抓獲。確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后,將其押解回牙克石市接受法庭的審判。
“沒想到事情過去這么久,以為可以過安生日子了,卻還是被牙克石刑警抓住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民警,48歲的劉某不禁感嘆道。
2018年1月6日,牙克石市火車站站臺上,劉某在追捕民警的押解下,回到了這座城市。
“逃亡時,吃不飽穿不暖只是對身體上的折磨,心理的煎熬才是最讓人崩潰的。每天都想著不能盡孝愧對雙親,聽到警鳴或遠遠看到警察就開始腿軟。”劉某對審訊民警說。
經查,當年劉某殺人后,便開始一路逃亡。為避開公安卡站,他徒步翻過布滿厚厚積雪的山,沒吃沒喝幾近凍僵,后又輾轉逃往河北、山東、天津等地,只在不需核實身份的工地打零工。實在無處藏身,便絞盡腦汁換了身份。雖僥幸逃到現在,但已然葬送了青春,最終落入法網。(記者顏愛勇 通訊員趙琳)
?
?
相關鏈接:
一顆煙蒂鎖定22年前殺人兇手 殺人犯漂白成知名作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