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秀英擴大五源河濕地公園修復范圍
昌明橋段生態改造保留濕地郊野風情
8月30日上午,在秀英區長流鎮五源河昌明橋段兩岸,工人們正在種植水生植物。記者 石中華 攝
30日上午,在秀英區長流鎮五源河昌明橋段兩岸,工人們正在將一株株水生植物栽種在黃土里。繼五源河入海口示范段修復工程完工后,秀英區再次擴大修復范圍,加緊對上游昌明橋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此段生態修復工程預計今年10月完工后,將與整個西海岸帶狀公園連成一體,成為海口市庫塘沼澤河流濱海復合型濕地保護與恢復的新樣本,市民游客休閑郊游的新去處。
據五源河生態修復工程項目負責人程想軍介紹,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全長12.57公里,自2017年2月起全面施工,同年10月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500米示范段建成后,已完成3.3公里的五源河生態修復工程,并全面對市民免費開放。目前,正在著力建設五源河昌明橋段1.6公里部分的生態修復工作。截至今天已完成公園道路、V地形塑造、種植土覆蓋等基礎工作,進入水生植物栽種階段。根據地形地貌,該河段主要種植鳶尾、狼尾草、燈芯草、箭葉雨久花、紅茅草等五種水生植物,每個品種種植數量達8000至20000株。
“修復工程將會與原有地形混為一體,保留五源河濕地原有的郊野風情。建成之后,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將會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后花園。”程想軍表示,生態修復工程在盡量保持該河段的生態原貌、原有建筑、農田原貌的基礎上進行生態改造,通過河道疏通、濕地植物的種植等措施保護與恢復原生物環境,從而提高濕地水質,改善周邊生態環境質量。
據介紹,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后,五源河兩岸生態景觀帶將展現出全新的面貌,為市民提供一個“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游憩休閑活動空間。在保護濕地資源的前提下,五源河濕地公園結合流域實際情況開展濕地觀賞、體驗等生態旅游項目,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
秀英區通過這一系列保護、修復與宣傳舉措,有效改善五源河水質環境,保護和恢復五源河流域水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提升濕地生態功能,使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成為海口市庫塘沼澤河流濱海復合型濕地保護與恢復的典范;同時加大濕地保護和宣傳力度,通過“七進”活動,喚起社會各界關注濕地、保護濕地的意識,助力海口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
?
相關鏈接:
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再添新綠 預計今年10月完工4.9公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