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從法律 崇尚法律
“法治進校園”活動陸續展開
“個人信息被泄露,該怎么辦?”
“一旦發現個人信息泄露,同學們要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大家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身份證等個人信息不要輕易出示或者轉借他人,也不要因為好奇打開可能涉及他人個人信息的網頁或軟件,避免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
9月1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為北京市第二中學1300余名學生講授了題為“學法懂法用法,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的“開學第一課”。課上,張軍希望同學們能從家規校規開始,遵守紀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從法律、崇尚法律,“從我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自2016年6月,最高檢、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方案》以來,全國各地廣泛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截至2017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共組織法治巡講4.2萬場,覆蓋4.53萬所中小學校和2000余所幼兒園,覆蓋師生、家長4163萬人。
“容留他人在自己家中吸毒,是否構成犯罪?”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檢察院檢察官黃哲嬌坐在電子屏幕前向學生提問,她正在講一堂主題為“知法守法,遠離犯罪”的法治課。不過現場卻沒有一名學生,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黃哲嬌正通過“云課堂”網絡平臺,“隔空”向轄區內10余所中學的近萬名學生開展普法直播,學生們只需坐在教室中,就可透過屏幕聆聽講座,還可與檢察官實時在線互動、現場提問。
與此同時,該院檢察官陳媛媛在倉山小學開展的以“我們的身體不容侵犯”為題的預防未成年人性侵害普法講座,也正通過“云課堂”平臺向全區60余所小學、共約4萬名小學生進行現場直播。
普法直播課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奇心,兩名檢察官結合播放微視頻短片、互動提問等豐富多樣的形式,為現場和屏幕前的5萬余名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盛宴”。
“借助‘云課堂’這一便捷的平臺開展法治巡講,不僅打破了普法宣傳的時間和場所限制,授課形式的多樣化也提高了同學們學法的熱情。課后,學生們還可在平臺上觀看直播過程的回放,進一步提升知法守法意識,遠離違法犯罪。”該院未檢科負責人說。
在全國各地,體驗式、游戲式、智慧型“法治進校園”活動陸續展開。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檢察院“陽光樹”未檢工作室內,一批小學生親身體驗了情緒宣泄、沙盤游戲等設施;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檢察院檢察官組織麻城小學學生做“蒙眼游戲”,通過游戲后采訪各角色的感受,引導他們拒絕校園暴力;重慶市渝北區草坪小學的留守兒童走進重慶市檢察院,參觀“莎姐”工作室,與該院機器人“莎莎”互動,了解智慧檢務;一群小記者走進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檢察院,參加“我是小小檢察官”小記者體驗活動。
為了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河南、內蒙古、福建等地在巡講中播放由真實案例改編的微動漫《大雄成長逆襲記》、微電影《為愛解鈴》等短片,以中小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吸引他們的關注,也是非常成功的普法課。
此外,檢察機關還對特殊學生群體如農村留守兒童、盲聾啞學生、工讀學生及少數民族學生等給予了高度關注,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法治活動,讓他們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社會的關愛。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5日 17 版)
?
?
?
相關鏈接:
中消協:八成多受訪者遭APP個人信息泄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