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主體,夯實發展基礎。永川區以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探索農業企業與合作社、農戶緊密的利益聯接機制,建立分工合理、合作互利共贏的茶葉產業化發展模式。全區現有各類經營主體155個,其中:茶葉企業33家,股份合作社13家,家庭農場41戶,種茶大戶68戶。茶農4萬余人,
加強科技支撐,提高產品質量。永川區加大了茶葉無害化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力度,通過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積極推廣殺蟲燈、粘蟲板等病蟲害生態防控和茶葉加工清潔化生產技術。加大了技術培訓力度,依托重慶市茶研所的技術優勢,對茶農、茶葉企業業主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
“秀芽經濟”鼓了茶農們的腰包。來自永川區永榮鎮王家壩村的茶農譚弟金就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春茶一季,自家8畝茶園就收入了6萬元,加上夏秋茶,估計今年至少會收入10萬元,是一份相當可觀的收入。
小小茶葉帶動永川全域旅游發展 永川秀芽將做好“文化牌”
永川不僅有連片的茶園,還有眾多的竹林,茶山竹海就是永川的著名景點之一。“竹里延清友,迎風坐夕陽”就描繪了茶在竹中,竹中有茶的景致,這在全國都屬少見。茂林修竹,一杯“秀芽”,這樣修心養性的結合,正是體現了永川秀芽“茶文化”所蘊含的價值和人文精神。
茶山竹海的清幽意境。永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據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做好“茶文化”,永川區未來將從打造精品茶園景區、規劃建設鄉村旅游景點、開發特色“茶”美食、做強特色“茶”產品、辦好“茶”主題品牌節會等多個方面打造茶旅融合產業,促進永川地區茶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協調發展。
提到“茶”主題品牌節會,每兩年舉辦一屆的永川茶旅文化節和每年一屆的斗茶大會,已經成為了永川秀芽譽滿全國的“窗口”。自2003年以來,永川已先后成功舉辦了八屆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和兩斗茶大會已經舉辦兩屆,斗茶會期間,通過品評茶葉質量、舉辦名優茶及茶具展、開展技術講座等方式,茶文化與全域旅游論壇、最佳茶席展評等七大圍繞茶文化的主題活動,提高了“永川秀芽”的影響力。
在今年第八屆國際茶文化旅游節暨永川秀芽第二屆斗茶大會上,云闔永川秀芽就憑借其在外形、香氣、湯色、口感上的獨具一格,贏得了斗茶大會金獎。據悉云闔永川秀芽出自秀美石筍山上的優質有機茶園,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以及富硒土壤孕育出了“云闔”鮮香。
云闔永川秀芽在第八屆茶文化旅游節暨第二屆永川秀芽斗茶大會上榮獲金獎。永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如果想了解永川秀芽的“前世今生”,未來永川“茶文化博物館”將成為一個好去處。據悉,永川收集了全國300份品種,建成了“茶樹品種資源譜”,將投資3億元建“茶文化博物館”。屆時1700余平方米的博物館內將陳列各種歷史茶具,同時館外將打造“十里茶香”茶園觀光項目——集參觀茶園風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體的娛樂休閑場所。
小小的茶葉也將為鄉村振興帶來新機遇。據悉,永川區將規劃建設茶山竹海茶竹共生田園綜合體、白云寺禪茶田園綜合體、花果山茶俗田園綜合體三個茶旅游主題田園綜合體,用5年左右時間建成一批茶主題鄉村旅游景點,新評定一批“鄉村時光”示范點,帶動產茶鎮街村民致富,促進鄉村振興。
?
?
相關鏈接:
十里石板街孕育重慶祠堂文化 鄉賢文化在此生根發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