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陵水特殊教育學校:讓孩子們看到光明未來 9月7日,陵水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正在給學生上課。本報記者 武威 通訊員 陳思國 攝
9月7日下午4時10分,陵水黎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放學了。二年級一班教師張發智發出“號令”:“收書包。”12名學生便起身收拾書包,準備回家。
從身高、臉龐來看,這12名學生像七八歲的孩子,但實際平均年齡在15歲,均存在智力障礙,有的還有生理殘疾。“他們能聽得懂‘收書包’并準確執行,這是經過一個學期教育的成果。”22歲的張發智微笑著告訴前來探訪的海南日報記者。
今年3月,位于文羅鎮的陵水特殊教育學校開始辦學,全縣智障、聽障兒童有了自己的學校。一批專門從內地招聘來的特殊教育師范院校畢業生成為這所學校的教師。
教育這群絕大部分存在理解、表達障礙的孩子,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有一次教他們什么是薄什么是厚,用了很多方法他們也理解不了,包括拿書本來舉例。后來我嘗試拿衣服來舉例時他們突然就明白了。”張發智說,教授最簡單的知識,也需要不斷地重復和嘗試各類辦法。“有的教100遍也理解不了,得不斷嘗試新辦法,”他做出食指和拇指捏合的手勢,“其實效果也就這么一點點。”“但我們理解他們的困難,不會氣惱。”
學校教導葉儀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上學期剛來時,許多學生想上廁所但不會表達,在課堂上尿褲子。教師們反復教也教不會。實在沒有辦法,她只好提議,凡是課間都要帶所有學生去廁所。經過一個學期的耐心教育,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現在想上廁所,程度好點的會舉手,差點的會摸摸褲子。”
除了進行生活常識教育和智力啟發外,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也是陵水特殊教育學校的職能。二年級一班的學生小郭,患有腿部殘疾,原需要拐杖才能走路,只在普通學校上過1天學便退學了。來這所學校后,張發智發現她不能獨立行走的原因在于因先天腦癱導致的腿部關節活動閾值過低、肌張力過強,于是便找來個泡沫墊讓小郭躺著,每天利用晨練和課間時間對其腿部關節進行活動訓練,幫助她獨立行走。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小郭已經可以緩慢地獨立行走一段距離。
上學期,由于許多家長不知道這所學校,并未送殘障孩子來這里上學。陵水特殊教育學校全體教師便利用課余、周末時間送教上門,同步教授課堂知識,并向家長傳授康復訓練的方法。這學期新入學的30多名學生,絕大部分就來自這些家庭。
目前,這所學校共有一、二年級近百名學生,其中部分此前從未上過學,部分上過普通學校但因環境不適很快退學。“對任何孩子,我們都不應放棄。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輕度殘障的孩子能正常與人溝通、就業,重度的起碼可以生活自理。下一步我們打算開展職業教育,教授烘焙、家政等簡單技能。”學校校長王紹瑩說。
作為剛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全校22名教師的平均年齡在20歲出頭。他們做的或許是教師中最難的工作,但走進這里你會發現,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微笑,有著發自內心的溫柔。一位把孩子從縣城送來這里上學的家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們對孩子比我們(父母)還好!”
對這群特殊的教師,黨和政府給予親切關懷。教師節前夕,陵水縣委負責人來學校看望慰問全校師生。鑒于該校教師要付出比普通教師更多的心血,陵水決定把他們的特殊教育津貼提高1倍。
?
?
相關鏈接:
陳燕:聽見,世界的樣子——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走進海口市特殊教育學校分享經歷和夢想·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