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了,跟學生一起重返校園的,還有“校園貸”——近期部分網絡借貸平臺推出了手機“回租貸”等新業務,繼續面向在校學生開展貸款業務。對此,教育部辦公廳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利用秋季開學前后一段時間,集中開展校園不良網貸風險警示教育工作。
整頓校園貸,向剛剛離開父母、接觸社會的學生普及金融消費知識很有必要。學校應該通過編寫金融知識教育讀物、開設金融安全相關課程、舉辦金融知識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金融理財觀念和金融安全觀念,切實幫助學生提高金融安全防范意識和金融理財實踐能力。同時,對那些家庭困難學生,有關方面也要進一步完善資助體系,推進精準資助,開展資助宣傳,避免他們在情急之下,輕易落入不良網貸的陷阱。
防范“校園貸”,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現在有些大學生過于熱衷消費,“開學季”成了“燒錢季”,蘋果手機、電腦、單反相機成了標配,根據菜鳥網絡的統計,“00后”新生把電冰箱、席夢思、洗衣機、自行車、掃地機器人甚至輪胎、摩托車都快遞到了校園。這些昂貴的入學物件并非必要,所謂的標配,其實是超前消費。
“校園貸”從來不是正規金融產品,而是非法的、變相的高利貸。目前,我國的學生資助政策覆蓋全面,對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起到了兜底作用。根據全國學生資助中心的調查,這兩年媒體報道的那些所謂“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沒有一例是因為在校交不起學費、沒有生活費去貸款的,更多的是因為盲目超前消費。
無論是國家資助、社會捐助還是父母給的“血汗錢”,都是來之不易的,花這些錢都要懂得“心疼”二字。廣大學生應當樹立理性消費觀念,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不追求奢侈消費,“量入為出”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大學新生沒有什么“標配”,如果有,這個“標配”應當是自強自立,奮斗不息。學生能秉持勤儉節約的精神,“校園貸”自然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