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信家長群變為攀比群馬屁群 老師抱怨:隱形負擔;不少家長也快崩潰了……
教師節當天,一個班級微信群里,家長接龍向老師送祝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老師和家長的溝通進入微信時代。“XX班家長群”、“XX班一家親交流群”……新學期開學后,各式各樣的班級微信群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建立起來,成為電話聯系、面對面交流之外,家校溝通的另一種重要方式。在校期間孩子的一舉一動,家長可以在微信內看到。放學后,老師也可以通過微信群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既滿足了家長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也簡化了老師們挨個與家長溝通的繁瑣過程。
但在帶來便利的同時,班級微信群也因部分家長的“過度活躍”讓大家有了困擾。“閑聊曬娃”、“頻繁在群里發消息刷屏”,老師不堪其擾,群里的攀比之風也讓部分家長有些反感。那么,班級微信群應該發些啥?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維護好班級群?記者進行了走訪,聽聽老師和家長代表的看法。
記者 林文星 文/圖
老師
幼兒園老師
經常有家長要求發照片,老師有壓力
“前幾年微信還沒火的時候,我們幼兒園老師上課都是不帶手機的,但現在沒手機真不行。”海口一家幼兒園的陳園長說,為了方便溝通,近幾年幼兒園各班級都建立了家長微信群,老師經常會在群里發孩子在園內的一些動態,如課堂上的表現、中午吃飯時狀態、操場上玩耍的情景等,多是以照片、視頻的形式,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狀態,放學、放假前后也會發送一些讓家長按時接送,注意安全的通知等。
不可否認,微信群的出現確實方便了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不用單獨打電話聯系家長,一般在群里就能說清楚了。”陳園長表示,通過微信群,老師與家長能快速熟悉起來,方便開展工作。但頻繁的發送群消息,也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一些壓力,“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給家長發照片,一個老師根本忙不過來。”陳園長告訴記者,現在每個班級都有兩個老師負責,“一個主要管上課,另一個就主要負責拍照發微信群。”
陳園長告訴記者,尤其是新學期開學的這段時間,部分家長對孩子不放心,經常會主動要求老師拍照片發群里,“有些家長說,看不到孩子就不放心。”陳園長告訴記者,個別家長甚至會因為老師沒有及時回復,認為老師不重視自家孩子,給老師帶來了一定壓力,“說話都要謹言慎行,盡量避免家長們心里不平衡。”陳園長表示,理解家長們的心情,但她也希望家長們能理解老師的辛苦,給予老師更多的信任,“畢竟老師偶爾忙起來,顧不上發照片也是有的,家長不用太擔心。”
小學老師 為過濾無關消息,設置微信群免打擾
在微信群管理上,相比較幼兒園,瓊山六小一年級班主任謝老師的壓力稍微小一點,“因為小學階段以教學為主,不用經常發學生上課的照片,家長也能理解。”謝老師告訴記者,她作為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本學期新生開學后也與家長們建立了班級微信群,但她平時只是在群里發送一些通知,不經常說話,“不重要的通知盡量不發,免得占用家長的時間。”
老師不說話,家長并沒有閑著,每天上課期間,都有部分家長在群里發消息,詢問孩子上課情況。放學后,也有家長在群里討論孩子,并發一些照片等。但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的話題,謝老師并不會輕易參與討論,“如果我也參與討論,群里消息可能就停不下來了。”謝老師也有些無奈,她告訴記者,教師節那天,家長們紛紛在群里發來祝福消息,心意她收到了,但確實不便回復,以免讓單純的祝福變成大家跟風奉承,因此她一直沒有吱聲。
謝老師告訴記者,作為班主任兼課任老師,她的工作任務比較重,平時無暇顧及班級微信群,“設置成免打擾,在下課期間看一下,如果有@我的,重要的就回復,不重要的話就讓家長們自己討論。”謝老師表示,個別家長愛子心切,會問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其他家長看到后會出出主意,并不一定需要她做解答。
家長
刷屏曬娃、跟風點贊,部分家長也反感
老師們對微信群內頻繁的消息不堪其擾,部分家長也對群里的一些現象反感,“群里經常有人發很多照片曬娃,跟風點贊,還有人發一些投票鏈接,很煩。”符女士說,她的兒子上小學二年級,微信群的建立拉近了家長們與老師的距離,但也讓她有些苦惱。每次老師發通知后,都有數十人接龍回復“收到”,她要翻好久才能看到消息,“偶爾打開微信,群里新消息都99+了,結果翻看都是一些其他家長閑聊的話。”符女士表示,群微信消息頻繁出現,她的內心有些抵觸,但因為擔心錯過老師的通知,也不想顯得自己不合群,她沒有設置免打擾,只是偶爾在群里冒泡閑聊兩句。
此外,群內隱形的攀比風也讓符女士有些苦惱,“孩子上二年級,老師會布置一些家庭作業,每天晚上都有家長匯報孩子作業完成情況。完成的學生,老師偶爾會夸獎幾句。偏偏我家孩子不喜歡做作業,每次都拖好久,我都不好意思在群里說話。”符女士表示,家長們在群里討論作業完成情況本屬正常,但老師偶爾的夸獎讓大家有了攀比的心思,她有些壓力,“大家都知道我家孩子作業完成得不好,很沒面子。”
為班級微信群“約法三章”,創造良性溝通氛圍
微信群作為家校溝通的渠道,目前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記者走訪了解到,多數學校班級都建立了微信群,但在運行過程中有好有壞,幼兒園、小學等不同階段的微信群,其中的景象也有所不同。
“幼兒園階段,家長在群內的討論可能會更熱烈一些,老師的參與度也比較高,但到了小學階段后,老師主要忙教學,難以投入太多精力在微信群管理上。”海口瓊山六小班主任謝老師表示,老師在其中的參與度和參與方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著班級微信群的秩序和氛圍。
謝老師告訴記者,為了避免班級微信群產生不良影響,她在開學前的家長會上就“約法三章”,讓家長們遵守群內秩序,不要發與孩子學習無關的消息,“明確群規很重要。”謝老師表示,班級微信群不能淪為發廣告、拉投票的陣地,良好的群內秩序,需要家長與老師互相理解,自覺注意說話方式,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普遍問題可以在群里與家長交流,個別問題單獨溝通。”
陳園長也認為,微信群本質是一種溝通方式,理解和信任是溝通的基礎,“孩子在校期間,老師可以照顧得很好,希望家長們體諒信任老師。” 陳園長表示,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本意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如果雙方能互相理解,達成共識,那么無論是微信群內還是群外,都能形成良好的氛圍。
?
?
相關鏈接:
同學每天為女兒拉票 男子反對被踢出班級微信群·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