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聞網9月13日訊(記者 郝亞紅)“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永和縣有‘三本書’。第一本是地質地貌教科書,如詩如畫的乾坤灣,真切地告訴大家黃河怎么形成、黃土高原典型的地質地貌怎么形成,體現的是黃河精神;第二本是紅色教科書,體現的是紅軍東征精神;第三本是生態建設教科書,體現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延續到現在的‘三北防護林’建設過程中,全縣人民戰天斗地植樹造林的永和精神!”9月13日下午,在山西省臨汾市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內,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編輯、記者,永和縣委書記加天山為永和縣現場“代言”。
永和縣委書記加天山為永和縣現場“代言” 本網記者 蘇航/攝
永和地處黃河中游晉陜大峽谷東岸,臨汾市西北邊緣。雖然是山西省確定的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但永和的旅游資源卻很豐富。作為革命老區,永和不僅是紅軍東征所創建的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毛主席曾經生活、戰斗、居住過的地方。主席在永和生活、戰斗了13個日日夜夜,將“渡河東征、抗日反蔣”的方針轉變為“回師西渡、聯蔣抗日”的策略,關鍵時刻扭轉了中國革命的乾坤。
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正成為紅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本網記者 蘇航/攝
如今,在永和縣前龍石腰、趙家溝、東征村等地,都留有大量的革命遺址。其中,經過兩次擴建布展的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陳列了東征期間紅色革命文物、像章、題詞及紅軍東征研究書籍資料等共計1500余件,展出了戰略抉擇、轉戰永和、戰略要地、適蔣抗日、決策回師、東征精神六個版塊的圖片文字,是展示紅軍東征研究的重要展館,是領略東征歷程、感受東征精神的第一視窗,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的最佳課堂,正逐漸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紅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17年,紀念館接待游客達到3.65萬人次,較2016年增幅達到116.7%。
乾坤灣成為山西乃至全國的一張名片 本網記者 蘇航/攝
除了紅色旅游資源,黃河也對永和情有獨鐘,從雪域高原一路奔騰而來,卻在永和境內68公里一改咆哮前行、穿峽裂岸的雄壯,形成了7個優美的“S”型大灣,展現出了母親河最為溫婉多情、寧靜包容的姿態,也讓這里成為山西乃至全國的一張名片。
用好資源稟賦,創新文旅發展。近年來,永和縣緊緊抓住黃河乾坤灣、紅軍東征水和紀念館被列為臨汾市十大旅游景點建設的機遇,全力實施“文化引領、旅游興縣”戰略,著力打造“一館一灣”(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黃河乾坤灣)兩大旅游品牌,加大“一山一關”(樓山、永和關)建設力度,逐步形成以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為重點的紅色文化旅游、以黃河乾坤灣為重點的黃河風情旅游、以綠色產品采摘為主的綠色生態旅游的格局。
?
?
相關鏈接:
山西偏關老牛灣:長城與黃河在這里“牽手”(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