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麗鄉村建設與促進農村經濟、生態協調發展結合,做足“面子”,做實“里子”
海口:內外兼修打造美麗鄉村
俯瞰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龍鱗村。龍鱗村被譽為“海口最美村莊”,村子綠樹掩映、鳥語花香,吸引不少游客。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每逢周末,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總是熱鬧非凡。游客們在鄉道上騎行、漫步,在火山村落里體驗淳樸的風土民情,在石斛園里感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不僅是施茶村,海口越來越多的鄉村成了人們周末休閑好去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江浙好的經驗做法,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近年來,海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農村經濟發展,以高標準高要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道路。
環境扮美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過去提及農村,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臟、亂、差。位于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的樹德村也是如此。
“以前大家環保意識不強,垃圾隨手就扔,村里到處都有家禽跑竄,一下雨路都不好走。”在樹德村生活了數十年的村民陳綿蕩,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村子過去的模樣,“不僅如此,村里沒通水電時,村民燒飯缺少柴火就砍家門口的樹,村里不少寶貴的樹木資源被破壞。”
近年來,樹德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村民自籌資金作為集體建設資金,并自覺投工投勞,拆除破舊房屋、牛欄豬圈,清除村里垃圾,美化村容環境,硬化環村路面,讓這座古老村莊重新煥發出生機。
與過去的臟、亂、差模樣不同,如今的樹德村,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座以觀光休閑農業為載體,以農家樂、熱帶高效農業發展為抓手,集紅色文化、休閑養生、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特色村莊。2017年,樹德村還被評為“省級五星級美麗鄉村”。
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海口注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并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衛生環境、危房改造、農村公路等建設工作。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海口在全市鄉村引入環衛一體化管理,配足農村保潔人員,確保村莊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生活污水處理方面,海口采取PPP模式推進項目建設,重點治理列入美麗鄉村建設名錄以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要領域的村莊,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54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五網”建設方面,海口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水泥硬化路建設4527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硬化路。
依托美麗鄉村建設,越來越多村莊美麗蝶變。2016年,施茶村、樹德村等6個村莊被評為“海南省三星級美麗鄉村”;2017年,26個海口鄉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
產業助美 因地制宜鼓村民腰包
“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內外兼修,既要做足‘面子’,更要做實‘里子’。”在海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旭明看來,鄉村建設不能只停留在表層,而是要發展產業,讓老百姓有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從海口出發,沿著東線高速公路駛至新坡出口,便來到了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這個被火山石覆蓋的古老村落,因地勢起伏不平,過去一直缺少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如何讓“在石頭縫里討生活”的農民真正富起來,成了村干部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經過多次調研,仁里村決定與海南石斛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村里推廣種植野生石斛,農戶不但可以入股,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獲得工資收入。
“石頭里也能蹦出錢來?”剛開始,不少村民質疑,但很快他們就得到了答案——2016年全村實現整體脫貧。“過去我們每戶平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引入公司合作后,大家都積極參股,現在每戶每年收入達3萬元。”村干部李春說,原來那并不起眼的石斛,如今成了村民們致富的“寶貝”。
得益于產業興旺,仁里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改變。如今行走在村中,村道干凈整潔,一株株嫩綠色的石斛隨處可見。仁里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克乙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村黨支部正帶領村民籌建一個集體股份公司,通過把村里的產業發展起來、閑置資源整合起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保護當地環境的同時,探索發展新的產業項目,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美麗鄉村建設不是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結合地方特色文化開展。”海口市規劃委主任龍舒華介紹,海口為此編制了《海口市市域鄉村建設規劃》《海口市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相關文件。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海口也始終堅持以鄉愁文化為落腳點,不搞大拆大建,盡可能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進行個性化塑造。
石山鎮施茶村、永興鎮馮塘村、三門坡鎮龍鱗村……除了仁里村,海口有越來越多的村莊將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根據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創新發展模式,一批村美民富、具有生命力的美麗鄉村正在涌現。
海口市石山鎮施茶村,村民在管理石斛。 海南日報記者王凱 通訊員王巨昌 攝
綠色護美 建生態宜居幸福家園
藍天白云間,碧波蕩漾,青草連片,一株株嫩白的水菜花從水中冒出,鮮嫩的花朵連成一片“花河”,漫步周邊,宛如置身世外桃源……遵譚鎮昌旺溪的這幅美景,定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作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之一,水菜花被稱為“水質監測員”。可由于生態知識的匱乏,在當地百姓眼里,大家并不了解何為濕地,更不知道該如何保護。
近兩年來,海口不斷加強濕地保護與利用,發布《海口市濕地保護若干規定》《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等相關政策,設立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明確各行政部門責任,制訂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舉全市之力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并積極創建五源河、美舍河等國家濕地公園。
“如今,城里人紛紛跑來這兒看濕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到這里考察濕地,現在我們才知道濕地有多重要!”在政府的推動下,越來越多村民開始重視濕地,還主動加入到保衛濕地的行列中。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保護濕地不僅是保護這片純凈的水域,還包括保護依靠這片水生長的黑臉琵鷺、水菜花、野生稻等珍稀瀕危動植物,也包括稻田與水塘。可以說,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遵譚鎮武美村一名村民說。
除了保護,海口市政府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濕地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保護性地開發,真正地盤活濕地資源。在海口計劃建設的45處濕地保護小區,昌旺溪就在其中。
海口市龍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龍華區還計劃在保護濕地景觀的前提下,將昌旺溪濕地小區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旅游精品,既能讓到訪游覽的游客欣賞美景,還能讓村民真正地享受到生態紅利。
(本報海口9月16日訊)
海口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1 海口結合地形地貌特點、城鄉空間發展格局、開發建設結構等因素,將市域范圍內的鄉村劃分為5個鄉村景觀風貌區:
生態保育景觀風貌區、農業田園景觀風貌區、臺地農林景觀風貌區、創新融合現代風貌區、傳統文化村落風貌區
2 截至2018年5月,海口美麗鄉村基本建成37個,正在建設31個,共有30個村莊被評為海南省星級美麗鄉村,其中:五星級美麗鄉村2個、三星級美麗鄉村14個、一星級美麗鄉村14個
3 2018年,海口計劃建設33個美麗鄉村,其中秀英區6個、龍華區4個、瓊山區13個、美蘭區8個、桂林洋開發區2個
4 2017年,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被住建部等5部委評為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秀英區石山鎮建新村被評為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
5 2017年,海口加大美麗鄉村建設招商引資力度,擬引進招商項目31個,招商引資計劃投資總額度48.71億元;已簽約6個,投資金額約26.29億元。2018年,海口計劃招商引資項目共12個,招商引資金額9.093億元
?
海口市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概覽
按計劃,到2017年底建成71個美麗鄉村示范村,重點打造一批省五星級美麗鄉村,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到2018年底,將累計建成106個美麗鄉村示范村,逐步形成“五縱四橫一濱江”美麗鄉村旅游帶
“五縱”即沿海文高速公路、海榆東線公路、東線高速公路、海榆中線高等級公路、海口羊山主干道美麗鄉村旅游帶
“四橫”即沿海口繞城高速公路、老(城)—鋪(前)公路、長(流)—大(致坡)公路、澄(邁)—文(昌)公路
“一濱江”即沿南渡江西岸濱江公路建設的美麗鄉村旅游帶
到2019年將累計建成142個美麗鄉村示范村,連片打造形成“花香山水”“九龍戲水”“鶴舞九湖”等多個特色鄉村旅游區,創建國家海南全域旅游示范區
?
相關鏈接:
海口五源河濕地公園發現過境鳥和越冬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