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查文曄)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19日在京揭牌成立,300多位海內外學者和來賓參加了成立大會。該院為校級科研單位,也是內地高校首家經學研究院。
在中國古代文獻分類中,經部為四部之首,統攝史部、子部和集部,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弘揚經學對堅持文化自信,譜寫中華文化新篇具有重要意義。今年6月,香港愛國企業家馮燊均先生及夫人鮑俊萍女士捐贈1.5億人民幣,創立大成國學基金。在基金提供的3000萬元人民幣基礎上,清華大學設立經學研究院、大成獎學金與獎教金。
清華大學文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彭剛代表學校,向馮燊均夫婦的慷慨捐贈及社會各界對清華文科發展的關心表示衷心感謝。他介紹說,清華擁有悠久的經學傳統。1925年,清華大學建立國學研究院,王國維等大師的經學研究成為學校的寶貴財富。2003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經學研究中心成立,標志著清華重建經學研究。2005年,該中心創辦《中國經學》半年刊,并舉辦首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迄今已成功舉辦多屆。近年來,該中心主任彭林教授率領團隊開展《儀禮》復原工程,培養經學特長生,向社會推廣禮樂文化,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希望研究院立足學科重建與人才培養,在新時代“為往圣繼絕學”的事業中做出貢獻。
90歲高齡的馮燊均先生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進一步復興,也為國家民族在學術文化上返本歸元奠定堅實基礎,這體現了清華大學的眼光和魄力,他對此十分感謝。香港中文大學國學中心主任鄧立光表示,中國傳統學術體系在引入西方制度后變得支離破碎,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經學重新成為一個獨立學科門類,必將對恢復中國自己的經、史、子、集學術體例起到示范效應。
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彭林表示,清華的經學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重視。今年8月,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邀請他赴洛桑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并作專題演講介紹清華團隊近年來對《儀禮》復原的工作,中國傳統禮樂的精湛典雅得到各國學者高度評價。今后研究院將依托清華百年傳統,整合校內外研究力量,培養全方位發展的經學研究人才,推動清華成為經學研究重鎮。
會上,馮燊均先生還為清華人文學院的數十名師生頒發了獎教金與獎學金。會后還舉行了清華·大成經學論壇,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劉家和就中國文化與經學的關系作了開場演講,并發表《經學獻辭》。
?
?
?
相關鏈接:
海口石橋村計生文化園正式投入使用 扮靚美麗新農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