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記者重走瓊崖革命路白沙行。(省記協吳濤供圖)
海口網9月21日消息(見習記者伍鳳妹 攝影報道)21日,為期三天的“青年記者·重走瓊崖革命路——白沙行”順利結束。國慶假期出游去哪里玩?青年記者重走瓊崖革命路白沙行路線或可作為參考。
青年記者重走瓊崖革命路。(省記協吳濤供圖)
19日12時許,來自中央駐瓊、省內媒體以及廣東媒體共27家新聞單位58名新聞工作者走進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準村。據了解,白準村是具有“紅色基因”的美麗鄉村,臨近村口的道路旁建有具有黎族文化特色的浮雕,沿路欣賞著浮雕走至村口,首先吸引注意力的是5只栩栩如生的松鼠“淮淮”一家雕像,寓意著勤勞善良的白準村民過著和諧幸福生活,姿態各異的“淮淮”一家人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白準村具有黎族文化特色的3D墻畫。
白準村的房子建筑外觀皆是以獨具特色的黎族文化設計建造,房屋外墻上是惟妙惟肖的3D立體墻畫,訴說著黎族人民的風情文化。漫步其中,猶如“人在畫中游”。九月中旬的白準村,氣溫白晝溫差大,中午村民聚集一堂,在樹下訴說家長里短,村子里還有一棵有了歲月的大榕樹,是村民憩息、談笑風生的好去處。??
記者在進行素質拓展。
當天,青年記者不僅進行團隊拓展,還與村民們深入互動,感受當地黎族文化竹竿舞。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語意為“跳柴”,原是黎族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跳柴習俗在黎族中傳播、演變。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漸消失,它成為一種既是文化娛樂,又是體育健身的活動。
記者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
20日,活動進入“重頭戲”,青年記者們徒步穿越紅色革命路線,途經革命古井、文頭村瓊崖黨政機關駐地舊址等地后勝利抵達保家戰斗遺址革命烈士廣場,徒步結束之后來到白沙解放紀念園,向白沙解放紀念園紀念碑及革命烈士紀念碑獻花籃。
青年記者向革命烈士紀念碑獻花籃。(省記協吳濤供圖)
當天下午,青年記者一行抵達白沙縣七坊鎮阿羅多甘共享農莊。據了解,阿羅多甘是以“白沙起義”紅色革命遺址為基礎、以紅色旅游為主線、以“紅色引領”“產業融合”為戰略,打造具有黎族風情的特色紅色旅游景區。該遺址配有革命英烈長廊、紅色革命廣場、黎族革命展館、革命物品陳列館、黨史展覽館等設施。??
徒步過程中青年記者相互幫助。
據了解,每年一期的“青年記者·重走瓊崖革命路”是海南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品牌活動,此項活動自2015年舉辦以來,為全省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平臺,加強全省新聞隊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深化拓展了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
?
?
?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