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產黨員】刑偵戰線上的技術“尖兵”
——記海口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王先文
受理各類刑事案件7000多起,建立了10萬人的生物特征庫,利用法醫物證技術為各辦案單位提供了近4000份破案線索材料。自2009年開始在市公安局法醫物證檢驗工作崗位任職至今,海口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王先文帶領市公安局技術民警參與破獲了一批又一批大案要案,以過硬的戰斗力彰顯了“科技尖刀”隊伍的本色。
王先文,入選全國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青年人才庫,是海南省公安機關刑事技術專家組成員,先后榮獲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等,并于2017年獲得了 “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優秀刑警”“海南省十佳刑警”等榮譽稱號。
2004年,王先文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常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人民滿意為最高標準,去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潛心研究 提升法醫物證檢驗水平
刑事技術工作,是與高科技接軌緊密的警種。2009年,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市的刑事技術工作水平,王先文開始承擔起組建市公安局法醫物證實驗室的任務。實驗室創立之初,只有王先文一個人。“當時,我接觸相關工作不多,為了盡快組建起實驗室并投入使用,在廣東省的相關單位進行了一個月的培訓后,就回來開始搭建我們的實驗室。”王先文說,因為新設備全是進口的,這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了用好這些設備,他下了不少功夫。
連續兩個月的時間,王先文整天泡在實驗室里。功夫不負有心人,實驗室于2010年4月順利建成并正式受理案件。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王先文經常利用工作之余翻閱各類專業書籍,在多項技術上做出突破,為我市的法醫物證檢驗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現場物證經“502”顯現后再進行法醫物證檢驗,一直是難以攻克的難關,王先文與同事在實踐工作中反復研究探索,終于取得了實際性的突破。王先文撰寫的論文《疑難物證“502”顯現后物證生物特征提取方法的應用研究》于2015年底在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
發揮專業 破獲大案要案建功
寶劍鋒從磨礪出。2010年,由王先文負責建起的法醫物證實驗室發揮作用,并在破獲王某被殺案中建功。
“當時,王某被殺一案中現場物證只有犯罪分子遺留的手電筒,該物證在法醫物證檢驗領域中屬于高難度檢材,檢驗成功率極低。”王先文說,經過法醫物證技術檢驗,實驗室成功檢驗出犯罪分子的生物特征,經過比對,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系黃某某。該案在法醫物證證據支持下得到快速偵破。
經過幾年的建設,市公安局法醫物證實驗室已經成為我市屢破大案要案的“殺手锏”。
2016年7月, 我市發生一起特大入室盜竊案,損失財物價值高達近千萬元人民幣,此案系我省建省以來損失金額最大的一起盜竊案。接報后,王先文與同事一起對案發現場進行了詳細的勘驗,發現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隱蔽,給痕跡物證的提取和利用增加了不少難度。
“為了不放過一切蛛絲馬跡,王先文對犯罪分子多處接觸翻動過的物品表面進行了檢驗,終于在現場物證中檢出一混合生物分型。他及時按照峰形高度差別反復排列、核對,成功找出一完整男性生物特征分型,并通過數據對比確認王某為嫌疑犯。”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三大隊隊員徐潔說,此案的快速破獲不僅為事主挽回了全部損失,還更進一步地精準比對了混合分型,這一切都離不開王先文的努力。
排憂解難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破獲大案要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市公安局法醫物證實驗室,在為民排憂解難中也時刻體現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根據民政部、公安部《關于加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見》要求,市民政局與刑事技術支隊聯合開展了滯留受助人員數據庫建設與身份查找專項工作。王先文再次扛起重任。
王先文接過任務后,立即帶領有關技術人員前往海口市安寧醫院、海南省博德精神病醫院等多家醫院共采集滯留受助人員血液樣本近500人份,并在物證系統中設立滯留受助人員數據庫模塊,首批共為25人明確了身份,并為兩名智障流浪者找到了家人。
2015年起,王先文帶領市公安局技術民警開始無償為我市的家庭困難無戶口人員進行親子鑒定,至今已為700名無戶口人員及其親屬進行了檢驗鑒定,幫助他們解決了就業、上學、低保申請等問題。
自2004年開始從事法醫檢案工作以來,王先文始終堅持要還給受害者一個公平正義。他以“勇當先鋒 做好表率”的實干擔當和過硬的業務素質彰顯了“科技尖刀”的本色。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就是要用我的技能和汗水來守護平安、捍衛正義。”王先文說,每當案件告破的那一刻,就是他最開心的時候,“為死者言,為生者權”是他作為刑警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也是他作為一名法醫的榮耀。
?
相關鏈接:
中秋假期次日海口景區迎客流小高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