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少工委辦公室祝廣大少先隊員、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家長朋友們中秋節快樂!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會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稱為“秋報”。后來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到了唐宋年間,中秋節逐漸成為固定的節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時節,氣溫涼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中秋習俗,各具特點
吃月餅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
祭月、賞月
祭月賞月是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如今,賞月成為中秋佳節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與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涼爽,寄托團圓的期望。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杯桂花蜜酒,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猜燈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人喜愛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不少愛情佳話。
玩花燈
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孩子們中秋節很喜歡制作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將柚子南瓜或桔子的瓤掏去,刻出簡單圖案,內點蠟燭即成,雖然樸素,但制作簡易,很受歡迎。
中秋節其實代表著——孝道!
話說,中秋自古就是節日氣氛最濃的一天,許多傳說佳話都發生在這一天,并且承載著一個中華文明能夠源遠流長的最終奧義——
中秋一到:在外的游子會想到慈母手中線,當年的臨行密密縫;你會想到家中母親的家鄉菜,父親的嘮叨,叔伯大爺們的血濃于水,家族的歸屬感;只有小家不變,才能凝聚大家!
有家的團圓才有國家的團結,這才是中秋的奧義:
“請您中秋佳節,一定要盡孝道!”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哪一刻,你發現自己必須要回家過中秋?網友……
去年,父親發生嚴重車禍,被撞到馬路邊護欄上,右眼眉骨、肩胛骨、髕骨粉碎性骨折,多處軟組織挫傷,但所幸撿回一條命來。
而此時身處3000多公里外廣州的我,對此一無所知。每晚加班忙工作,和朋友宵夜喝酒,刷朋友圈裝逼,也未從媽媽的電話里聽出一絲異樣來。
十一回家,才知道爸爸在醫院已經躺了二十多天了,媽媽24小時照看,瘦了一圈。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面前最好的奧斯卡影帝,不想成為你的負擔,即使滿頭華發,也努力演著芳華正茂,太平盛世。
上次回家,媽媽對我說:“有時候挺希望你不要去大城市拼,挺希望你沒用,這樣我就可以每天都看到你了。”
“我每天回家,就開電視,家里有點聲音也好,然后想給你打電話”。
有媒體曾做過一次調查,有近四成的被調者半年才回一次家。
我們無法以”父母在,不遠行“來要求每一個有夢想和追求的獨立個體。
但請不要無情地說不要追,因為你是他們畢生最引以為傲的成就。
離開家去外地上學,我媽讓我錄音。
她說:你要去那么遠的地方上學了,以后想你只能給你打電話了,有時候你又在上課,能不能給媽媽錄一段音。
我當時眼淚差點就忍不住了,說:可以啊,錄什么?
我媽說:就錄一聲“媽”就可以了。
我背過身,眼淚都忍不住嘩啦往外流,我媽沒有察覺,接著在念叨,說:你叫的“媽”最特別,一聲又快又短,你妹妹就軟軟的。以后就基本聽不到當面叫媽了,只能打電話,上了大學外面那么好,你還會記得給我們打電話么?
我們在大城市狼狽地追逐夢想,沒有時間及精力安排父母,可以做的就是讓他們放心。每天2分鐘的一個電話,足以換來他們徹夜安眠。
這個中秋
記得早點回家別讓父母等太久。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