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建治村 產業富村 多措興村
《瞭望》點贊海口:看山望水 留住鄉愁
村民在石斛園里勞作。
施茶村火山石斛園。
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海南最高的火山口腳下有一個鄉村振興的“樣板村”——施茶村,因古時村民施茶給路人而得名。受火山地貌影響,千百年來這里的村民只能在石頭縫里種莊稼,望著石頭發愁。
2013年,施茶村村支書洪義乾組織干部去海口另一個村子考察,發現這個村子里火山石塊荒地和村民院墻上都種上了一種“神仙草”,一斤至少能賣200元。回村后,洪義乾帶頭種石斛,原本的荒地變成了石斛生長的樂土。如今,走進施茶村,就能看到綠色的植被覆蓋在火紅的火山石上,道路兩邊盛開的三角梅、火山玫瑰點綴其中。這幅美麗靜謐的鄉村風情畫,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絡繹不絕的游客,村民也通過開辦農家樂、出售農產品增收致富。
黨建治村
今天的施茶村,全村種植火山石斛達500多畝,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4500元。村民們依托著“互聯網+農業”,通過種植石斛等經濟作物收入不斷提高,村里的貧困戶2016年就實現了全部脫貧。說起施茶村的變化,村民們都說這歸功于洪義乾的前瞻眼光,得益于村黨支部的團結與帶領。
1996年,擔任村干部的洪義乾就帶領村民開始建設文明生態村,清理村中垃圾,拆掉亂搭亂建的院墻、豬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之初,洪義乾利用“互聯網+鄉村旅游”的商機,決定將村里的小路拓寬,打造一條20公里的旅游便道。如今,這條便道串起了施茶村8個自然村、5個火山口、9個溶洞,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村民們在村里開設了8家農家樂,收入年年提升。2015年,洪義乾再一次嗅到了“互聯網+農業”的商機。在他的帶領下,施茶村與企業合作發展火山特色高效精品農業,成立了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接下來全村成立了8個專業合作社,通過發展“互聯網+農業”,農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多年來,洪義乾帶領村黨支部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建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健全村級管理制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健全完善了一套富有“石山特色”的工作運行機制。
針對以往不少村干部在發展集體經濟上存在不想發展、不敢發展、不會發展等問題,洪義乾先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夯實村級班子入手,增強村干部克服困難的信心,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施茶村黨支部定期召開村支部書記聯席會,鼓勵村干部帶頭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選拔有知識、有技術、有公益心的能人進入“兩委”班子,幫助村級班子提高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組織村干部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學習產業發展等相關知識,結合各村民小組實際,通過深入調研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等厘清發展思路。
施茶村為了保證黨群干群關系暢通,采取“互聯網+黨建”,建起了“施茶客棧”“施茶黨員之家”“施茶村工作群”等12個微信工作群。現在村民危房改造、辦社保材料以及村里的財務公開等情況都會直接發到群里,村民家里遇到什么困難也可直接在群里反映。
在村黨支部帶領下,施茶村8個自然村著力打造的“一村一品”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金釵石斛已成為了施茶村的“名片”,洪義乾說,下一步將拓展石斛全產業鏈,讓石斛園成為游客觀光基地。希望通過石斛種植,改善村容村貌,促進農民增收,打造出高附加值、可循環的生態產業鏈,讓施茶村為海口乃至海南全域旅游發展貢獻力量。
產業富村
6月初,在海口秀英區美育村荔枝采摘園中紅彤彤的荔枝掛滿枝頭,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此盡情采摘。由于生長在火山巖熔區的富硒土壤,又用火山泉水澆灌,這里的火山荔枝粒粒飽滿紅潤。在海口火山荔枝采摘季,秀英區推出了8條荔枝采摘、品鄉村美食、火山古村騎游線路,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海口火山荔枝,欣賞獨特的火山村落和羊山地區秀美景色,推動了海口荔枝產業發展,豐富了鄉村旅游業態,增加了農民收入。
近年來,海口市以綠色生態為先、產業發展為重、“共享農莊”為抓手、投資者和老百姓互利共贏為目的,堅持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海口市西南部的新坡鎮斌騰村,曾是個在石頭上摳出幾塊薄田、看天吃飯的村莊,貧窮落后。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幫助村民引進龍頭企業,鼓勵村民在火山石上種植金釵石斛。如今,斌騰村里漫山遍野的榕樹、荔枝樹、龍眼樹、海南蒲桃,樹下是火山石砌成的古老民居和火山石鋪就的蜿蜒村道,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村道兩側的低矮火山石墻上都生長著石斛。過去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如今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下,斌騰村成立了合作社種石斛,農戶每年每戶收入可達3萬元。
作為全國特色小鎮,海口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同樣以特色產業為抓手。石山鎮圍繞“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三大品牌做強做大石山產業,還重點打造了海南農馨南藥科技產業園區。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吹響,海口正走出一條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文明生態發展之路。海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培育壯大海口特色農業品牌;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爭取海南農產品拍賣交易中心落戶海口;加快推進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出臺鼓勵農產品深加工、田園綜合體、鄉村民宿發展扶持政策。
多措興村
近年來,海口市多措并舉,推進“美麗海南百千工程”,加快演豐、石山等10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打造了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加強農村房屋建設規劃報建和宅基地管理,改造農村危房,加快推進農村公路、農田水利等“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等六大類工程;啟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成農村改廁。
2013年,當地政府投入40多萬元幫助斌騰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我們通過PPP模式來規劃斌騰村。政府投建基礎設施,海南石斛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經營管理,百姓全程參與,利用環境特色發展生態旅游。”新坡鎮黨委書記陳堅說,“我們聘請了臺灣專家對村子進行規劃,以少拆、不拆為原則對老房子進行創意改造。”海南石斛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投入300余萬元,對這些老房子進行修繕,作為養生型民宿向游客開放。老房子造就了新產業,村民吃上了生態旅游飯。游客來了,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陸續回到了村里,斌騰村的村容村貌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村里還建起了人口文化園、人口文化長廊、籃球場、閱讀室等文化活動設施,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了。村民自發建起了民間教育基金會,資助村里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并且每年開展“金秋送學”活動。斌騰村還在區政府的協助下,成立了以村規民約為基礎的鄉賢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在人才。鄉村美麗了,綠色經濟發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或是回到田間地頭創業,學習種植技術,或是發展“互聯網+”,幫助農民拓寬銷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活力。
荷花茶、南椰、柳豆、黑橄欖、黑山羊排、美仁坡鴨……這是龍泉農產品電商扶貧中心網店頁面陳列的農產品,這些龍泉鎮本地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千家萬戶。“龍泉有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希望能夠把家鄉的這些好產品推廣出去,并帶領農戶走出一條電子商務新路子。”該中心負責人吳金龍是龍泉鎮返鄉創業大學生和創業致富帶頭人,為了把電商扶貧真正落地,他考察了多個鄉村,與農戶深入交流,挖掘出當地的優質農產品。
眼下,和著鄉村振興的號角,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強富美”的鄉村愿景,在海口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原載于《瞭望》新聞周刊第40期)
?
相關鏈接:
綠色和諧生態美“海口味道”最鄉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