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寧市引進龍頭企業,以“公司+農戶”模式發展種桑養蠶產業
種桑養蠶助脫貧
“咝咝咝……”10月10日中午,萬寧市南橋鎮南橋村村民黃坤鵬家的蠶房里,一排排新鮮的桑葉上爬滿了蠶蟲,歡快地啃食著綠葉。而一早就忙著割桑葉、喂蠶食的黃坤鵬,也是滿臉笑意。
“別看這些小東西,長起來可快了!平均15天就可以出繭,一批能賣3000塊錢左右!”說起種桑養蠶,黃坤鵬喜不自禁。今年以來,他已賣出6批蠶繭,凈收入近2萬元。
“那總共的投入大概是多少呢?”海南日報記者問。
“政府有農資及土地機耕補貼,公司免費提供桑苗、蠶種、肥料和技術支持,農戶幾乎不需要投入資金,投入勞力就有受益!”黃坤鵬笑著回答。
原來,南橋村屬于偏遠貧困山村,以前村民靠種水稻、橡膠等作物,收入微薄。因此農民缺乏耕種的積極性,致部分土地撂荒,十分可惜。為開拓精準扶貧新路子,去年底,萬寧市引進種桑養蠶龍頭企業,鼓勵村民以“公司+農戶”模式發展種桑養蠶業,并出臺了補貼扶持舉措,大大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
“扶貧不是養懶漢,而要充分利用好貧困地區的勞動力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萬寧市副市長陳月花說。
采訪時,正在南橋村忙碌的南橋鎮委副書記鄭道學高興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雖然第一批只有25戶(其中包括10戶貧困戶)村民參與種桑養蠶,種植桑田136畝,但由于該產業周期短、見效快,越來越多的村莊和村民表示要加入“公司+農戶”產業發展模式,目前簽約土地近500畝。
“引進龍頭企業的好處,一是解決了農戶缺乏技術的難題;二是公司以保底價方式收購解決了桑蠶的銷路問題;另外,有企業帶動,易形成規模和品牌效益。”鄭道學介紹,為扶持企業發展,鎮里還將原公辦幼兒園的閑置校舍利用起來,經改造裝修后,擬用做農技培訓基地和企業的辦公用房。
今年9月,萬寧市出臺《萬寧市南橋鎮種桑養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將打造南橋種桑養蠶產業小鎮,計劃到2018年底種桑面積將超過2000畝,到2020年底,種桑面積將達到5000畝以上。在扶持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將撥付200萬元資金給項目公司,作為標準化桑田及桑苗培育基地、標準化蠶房示范基地和幼蠶共育中心建設資金。項目公司統一按政府采購指導價銷售桑苗和幼蠶給農戶。
“種桑養蠶真脫貧!”黃坤鵬說,作為受益者,他們已經看到種桑養蠶的美好前景。
?
?
相關鏈接:
實施“回爐培訓”?海南東方市“十大行動”推進脫貧攻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