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德國南部經濟重鎮巴伐利亞州5年一次的州議會選舉公布初步結果,長期在該州單獨執政的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得票率雖然仍居第一,但比5年前降低了10.5%。這是基社盟近年來在州議會選舉中的最差表現,也將因此失去州議會主導權,進而失去單獨執政的權利。分析人士認為,基社盟在巴伐利亞州的失勢將拖累其姊妹黨,即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兩黨應盡快重新審視過往政策得失,及時做出調整,避免兩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再遭削弱,繼而影響默克爾繼續執政。
根據德國媒體公布的最新投票結果,基社盟獲得37.2%的選票,綠黨以17.5%的選票位列第二,其他主要政黨的得票率分別為巴伐利亞州自由選民聯盟11.6%,社會民主黨9.7%。這意味著基社盟需要與其他黨派聯合執政。
基社盟在巴伐利亞州根基深厚,1966年至2008年間和2013年州議會選舉后,基社盟占據州議會絕對多數議席,單獨執政。為何該黨此次遭受失利?德國電視一臺“今日新聞”對此分析稱,基社盟在選舉政策上忽視了不少選民最關心的環境、住房及教育等民生問題。此外,在移民主張上,原本在德國政治光譜中屬中間黨派的基社盟此次選擇“向右轉”,甚至發出一些帶有民粹色彩的聲音。有分析認為,基社盟領導層希望以這一姿態擠占選擇黨的生存空間。
結果證明,基社盟的選舉政策不但沒有為該黨加分,反而將更多選民推向了主張接納難民、倡導環保的綠黨。基社盟在德國聯邦層面與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是姊妹黨關系,基社盟只在巴伐利亞州進行政治活動,基民盟則在德國其他15個州有政治影響,兩者在聯邦議會中共同組成議會黨團,被稱為聯盟黨。輿論認為,基社盟在巴伐利亞州失勢,意味著聯盟黨在該州根基動搖,黨團在聯邦議會中的“底氣”也隨之減少。
此次巴伐利亞州議會選舉被普遍認為是日后聯邦議院(議會下院)選舉的風向標,其結果會對各黨士氣和策略產生影響。盡管此次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未能撼動基社盟的主導地位,但也憑借10.2%的得票率獲得了進入議會的權利,這與在聯邦層面的情況如出一轍。這一結果立刻引起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的注意,她表示,這是又一個有意義的結果,對明年的歐洲議會選舉是一種征兆。
接下來,巴伐利亞州將面臨州長選舉,誰將成為新任州長,誰將和基社盟聯合執政都值得關注;德國黑森州也將迎來議會選舉,選前民調顯示,基民盟支持率僅為29%,較2013年選舉的38.3%大幅下降;今年12月,基民盟將召開黨代會選舉黨主席。這些后續政治活動將反映出默克爾及其領導的黨團在德國政治生態中的地位變化。(記者 花放)
?
?
相關鏈接:
德國最大州選舉“地震” 默克爾面臨考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