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生追求名牌現象引發家長熱議
窮養or富養 選哪個?
專家:重要的是有教養
連日來,本報連續關注了海南一些大中小學生群體存在追求名牌的社會現象,而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最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窮養”、“富養”這兩個詞,是子女教育中引起熱議的話題。“富養”的孩子從小生活富裕,追求名牌,卻大多不愛讀書;而“窮養”的孩子品學兼優,懂事又善良……這兩種強烈的反差,再次在海南家長圈中引發了孩子窮養還是富養的爭論。10月18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在走訪調查時發現,“窮養”和“富養”孩子相結合,成為海南眾多家長的選擇。專家也建議,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孩子,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才是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富養”派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不少家長表示。
支持這一觀點的家長認為,本以為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與見識,但有時又事與愿違。
家長王先生談起17歲的兒子,十分后悔家庭教育的失敗。王先生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妻子是一名家庭主婦,兩人平日里生活十分節儉,可兒子伸手跟他要錢買名牌或者去旅游,他都會很爽快答應。
“上個中專實習時說放棄就放棄,畢業證也不拿,想要買金飾品伸手就向我們要錢,不給就天天鬧脾氣不回家。”王先生說,全家人嘗到了“富養”兒子的苦果,后悔莫及。
不少像王先生一樣的家長也發現,優越的物質生活,似乎也給孩子帶來了更多的問題,他們追求名牌,不珍惜金錢,不懂得節儉,“富養孩子,一味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容易養出不懂感恩的子女,不理解父母的辛苦。”
“孩子還是要富養好,富養出來的孩子,經受得起誘惑。”而在家長柯女士看來,如今很多女孩子在進入社會后經受不住誘惑而迷失自我,或太崇尚物質,沒有富養中成長起來的女孩所擁有的氣質、優雅和視野,這是窮養孩子的一個不足之處。
“窮養”派
孩子懂得付出才有收獲
奉行“窮養派”的家長吳女士介紹,她的丈夫獨自經營一家五金店,她在家全職帶孩子。雖非大富大貴,但條件還算可以。兒子出生后,她就堅決奉行“窮養男孩”的原則,兒子穿朋友家孩子的舊衣服,也向朋友家里借過二手玩具,幾乎沒花過什么大錢。
吳女士常告訴兒子,家里不缺錢,但是錢是爸爸辛辛苦苦工作賺來的,不能亂花,如果有想買的或者是送同學的禮物,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洗碗2塊錢、掃地3塊、打掃房間5塊,等等。
吳女士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算成功,如今15歲的兒子乖巧懂事,勤儉節約,不貪慕虛榮,待人接物有自己的分寸,自控能力也強,學習交友都不用她操心,而且也十分孝順,知道體會父母的不容易。
“兒子也曾跟我說過班里有好多同學穿耐克運動鞋,問我能不能給他買,我當時就明確告訴孩子,不需要跟其他孩子盲目攀比,爸媽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我們買舒適的鞋子就可以了,如果他想買,那他需要付出勞動存錢自己買。”和大多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一樣,家長林先生就是這么教育自己9歲的獨生子的。
“我覺得窮養,不是說讓孩子過苦日子,而是讓他懂得節儉,學會理財,學會生活。窮養孩子是對孩子的磨煉,是他們人生路上一筆珍貴的財富。”林先生認為。
家長:
關鍵是要找到平衡點
窮養孩子怕孩子長大后變得小氣不合群,富養孩子又怕孩子變壞,于是,很多父母開始反思,究竟該給予孩子什么樣的生活?在此情況下,還有家長提出了“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的觀點。
記者也給海南50名中小生家長發放了調查問卷,根據調查顯示,60%的受訪家長奉行“窮養兒,富養女”。40%的受訪家長認為“窮養”和“富養”是指物質上的“艱苦”和精神上的“豐富”。責任擔當、艱苦樸素被認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該吃的“苦”。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的父母甚至會為到底“窮養”還是“富養”孩子,產生爭執。
周周的媽媽林菲說,她曾因想給兒子買一雙nike毛毛蟲鞋子,老公當場甩臉。其實林菲一家的條件很不錯,有房有車,夫妻倆年收入差不多20萬,只有一個7歲的兒子。
“我就不明白,為什么不能給兒子買一雙好鞋呢?可老公的解釋是孩子的腳還要長,買了也穿不久,沒有必要買那么貴的,不僅浪費,還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和攀比心。”林菲說,在日常生活中,她會帶兒子出去旅游,會帶兒子住五星級酒店,也會住干凈的民宿,吃當地美味的大排檔,“孩子多體驗一些生活,對他也是一種財富。”
在走訪中,記者也發現,其實像林菲一樣的媽媽并不少見,她們覺得生活條件好了,應該要給孩子最好的環境條件,這就是表面上的“富養”。而在家庭教育中,他們會找到一種教育平衡點。
專家:
不管咋養 最重要的是有教養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正發表示,窮養不是說刻意讓孩子過苦日子,而是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所限制,讓孩子懂得付出才能有收獲,而富養,指的不是給孩子富裕的生活,而是在精神、教養層面上的富足,培養孩子成為有愛心自信,有健全人格的人。
比如普通家庭的父母現在常說“窮養兒子富養女”,這種傳統觀念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富養女,其實是一種教育投資,教育的富足;窮養男,更是一種挫折教育,男兒當自強,沒有經歷過失敗挫折的男孩是長不大的。男孩要意志堅定,女孩要知書達禮。
另外,事實上,比起窮富,關心和愛才是重中之重。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是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這與孩子的性別和家庭的經濟條件無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孩子更加關心愛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從中學習。僅僅只是通過物質條件的把控,來培養孩子的性格氣質,只不過是想當然。
陳正發表示,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本身無可厚非。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注重內在的涵養和見識,而不是糾結于富養窮養的問題。比如有條件可以讓孩子讀昂貴但理念好的學校,可以帶孩子欣賞音樂會、話劇或是舞臺劇,可以讓孩子學琴棋書畫陶冶情操……這都是“富養”的方式。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陳正發看來,作為新一代父母,學會傾聽和尊重每一位不同的孩子,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才是最為適用的教育方式。
?
?
相關鏈接:
"窮養兒富養女"OUT了?孩子到底該怎么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