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出于藍”講述青花瓷傳奇
省博館藏文物首出國門在烏茲別克斯坦展出
2017年11月5日在省博物館開幕的“青出于藍”青花瓷展覽上,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象耳瓶(左)和清雍正青花八吉祥紋瓶亮相。記者宋國強攝
海南日報記者10月20日從省博物館獲悉,“青出于藍——青花瓷的起源、發展與交流”國際巡展日前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開幕,拉開了為期兩個月的展出。此次展覽是我省博物館參與主辦的首個海外文物展覽,也是我省博物館館藏文物首次走出國門。
據介紹,本次展覽通過創新技術展示手段,展示上海博物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藏的多件精選青花瓷文物,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
展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國家科學院、塔什干市政府指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烏茲別克斯坦駐上海總領事館主辦,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共同承辦。展覽還得到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陶瓷科技藝術館、江西省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地質博物館等多家單位的大力支持。以上機構的相關負責人也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據了解,“青出于藍”展覽此次來到烏茲別克斯坦這一絲綢之路古國巡展,正是希望通過青花瓷這顆世界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與地區串聯起來,講述新的青花傳奇。而此次中烏雙方的合作,也是2017年11月首屆“一帶一路”科普場館發展國際研討會成果的落地。
2017年11月初,“青出于藍”特展曾在海南省博物館展出,受到海南觀眾和游客好評。此次在烏展覽,以全景解讀為理念,以跨時空發展為主線,以科技詮釋為特色,遴選了70余件自唐代至近現代的青花瓷代表性文物,采用增強現實、多元交互等多種創新技術展示手段,再現了青花瓷誕生、成長、繁榮和復興的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從多家博物館精選的70余件文物中,有20余件來自海南省博物館和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其中,兩件海南省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頗有亮點:一件是清代豆青釉青花草龍紋雙耳瓷瓶,瓶內外飾豆青釉,頸、腹部以青花繪草龍紋飾,豆青釉色澤瑩潤青翠,青花發色幽藍,造型端莊規整,釉色沉靜雅致。另一件是清代道光青花山水紋長方瓷盤,盤呈長方形,淺壁,盤心開光,內以青花繪山水樓臺紋,青花發色純正,構圖飽滿,畫工嫻熟,為清代外銷瓷流行的裝飾形式。
在烏期間,省博物館館長陳江還向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珍奈特·哈米多娜贈送了由海南省博物館編撰的《“南溟奇甸”展陳系列叢書》。陳江表示,此次參與主辦這一海外展覽,是海南省博物館及海南文物在“走出去”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在海南全力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同時,省博物館作為我省文博事業的重要力量,將抓住機遇,通過策劃更加豐富的文博展覽活動,助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助力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
據悉,“青出于藍”展覽在烏茲別克斯坦展出后還將前往其他多個中亞國家展出。
?
?
相關鏈接:
河南安陽舉辦“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