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南省海口市濕地資源豐富,全市濕地面積29093.09公頃,有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達12.7%。但與其他地方一樣,一度也出現濕地面積逐年減少,水體污染日趨嚴重,生態功能持續退化等問題。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經濟日報》關注海口:大步邁向國際濕地城市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10-24 08:09

      海南省海口市濕地資源豐富,全市濕地面積29093.09公頃,有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達12.7%。但與其他地方一樣,一度也出現濕地面積逐年減少,水體污染日趨嚴重,生態功能持續退化等問題。

      近年來,海口市在生態立市戰略指引下,通過實施一攬子濕地保護工作,海口市不僅實現了濕地入城,還做到了濕地富民,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制度先行

      構建濕地保護機制

      早在2014年3月份,海口市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保護范圍由原來的5萬多畝增至12萬多畝。2017年7月份又通過了《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理順了濕地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加大了保護修復力度。同年,審議通過了《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

    《經濟日報》2版

      2018年8月份,海口市通過《海口市濕地保護若干規定》,將濕地保護成效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將濕地保護和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范疇。

      “濕地保護工作的有力推進,離不開堅實的制度保障。海口通過建立健全濕地保護長效機制,高位推進濕地保護。”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陳松表示。

      海口市各項保護濕地的制度突出一個“嚴”字。即將于11月1日施行的《濕地保護若干規定》中明確,市民若在濕地炸魚、毒魚、電魚將被處五萬元以下罰款,電蚯蚓也將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行政管理部門若違反《濕地保護若干規定》批建項目將被處分。該規定為海口市濕地保護規劃的變更設定了嚴格的程序要求,避免因隨意調整規劃而減少濕地面積。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若違反濕地保護規劃批準建設項目或其他開發建設活動的,將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科學治理

      實現水清岸綠景美

      海口市濕地資源豐富,這里有1992年中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稱為“中國紅樹植物基因庫”的東寨港紅樹林濕地;有中國唯一的羊山熱帶火山熔巖濕地;有“水漫為洋、水退為田”、人類與濕地和諧共生的新舊溝濕地。

      小船在河水中飄蕩、河道中群魚暢游……對很多老海口人來說,這條“能戲水、能玩耍”的城市內河——美舍河,承載了他們太多的鄉愁記憶。作為海南最大河流南渡江的重要支流,美舍河縱貫海口南北,沿岸居民30多萬人。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美舍河一度成為讓人不敢親近的“黑臭水體”,是海口人心中的痛。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16年底海口市全面打響“濕地保衛戰”。作為首要攻堅目標,美舍河迎來了新的整治。

      剛開始聽說政府又要治理美舍河了,周邊百姓多抱以觀望甚至懷疑態度:“嚷嚷了十幾年的美舍河整治沒什么改觀,這次能管用嗎?”不少黨員干部看到美舍河畔堅實的混凝土堤岸被拆掉,很多人在岸上忙忙碌碌,河道里種植了不少水草,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好好的堤岸,為什么要拆掉?”“不清理淤泥,種水草有啥用?”

      原來,這次整治,海口市改變了思路。海口市水務局局長蔡能浩介紹,這次治水使用的不再是過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的治理方式,而是綜合考慮了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采用了“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的治理路徑。

      不僅如此,海口市還將“九龍治水”變為“一龍治水”,改變過去多頭管理、信息不暢、各自為戰的管理架構,組織成立了海口市城市更新領導小組,設置了綜合組、項目組、專家組、截污納管組等11個工作組。

      事實證明了新理念的正確性。美舍河治理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河水漸清、岸線漸綠,鳥飛魚躍的美麗場景重新回歸。特別是“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從此進入海口市民的視野,優化了區域環境,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休閑和觀景寶地。2018年6月份,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第一批專項督查情況,美舍河榮登治理良好“光榮榜”。

      以人為本

      讓百姓共享生態紅利

      如何讓百姓在濕地保護中充分享受到生態紅利,是海口市濕地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海口市連續打造了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五源河濕地公園、東西湖三角池公園……根據《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海口市正在著力建設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以及45處濕地保護小區,將使保護面積達6369公頃,占陸域濕地面積的64.38%。

      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而且成為科普平臺、研究平臺。位于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博物館,于2011年起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7年,參觀人數達7萬余人次,累計舉辦宣教活動50余次。保護區與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生物、地理、醫學、法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尤其對中國紅樹林的藥用、育苗和造林重建技術、生物多樣性、進化基因組學等領域貢獻顯著。近年來,相關科研成果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130余篇學術論文,多項課題獲獎。

      隨著創建濕地城市的步伐越來越快,海口市不斷夯實生態底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綠色支撐。尤其是在海南建設全島自由貿易區的大背景下,海口市的生態優勢成為資本角逐的“戰場”、綠色產業高地、鄉村振興的福地。

      近年來,海口市成為國內外大企業發展布局的重要選擇。2017年,全市共引進招商項目141個,協議投資近1800億元。2018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普華永道等企業先后落戶海口。

      依托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綠色產業,依托經濟發展為環境保護提供資金和技術,正成為當前海口市發展的新目標。近年來,海口市否決了200多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從源頭上為保護海口優美環境設置了一道“綠色門檻”。

      目前,海口市初步打造了石山農業互聯網小鎮、演豐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風情小鎮等10個特色風情小鎮,還從生態角度對鄉村進行旅游化改造,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游,形成了一批特色村莊。龍華區龍泉鎮涵泳村的千畝荷塘,當地村民依靠荷塘就增加超過1500萬元的收入;美蘭區演豐鎮依托紅樹林濕地開展民宿體驗,年接待游客達20余萬人次。

      更為可喜的是,2017年海口市入圍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遴選認證名單。海口,正在向國際濕地城市邁進。

    ?

    相關鏈接:

    “濕地海口”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夯實生態本底守護綠水青山 海口保護濕地留住鄉愁
    海口:文明守護花草樹 共賞濕地鷺鳥飛
    國際濕地公約秘書長點贊海口濕地保護工作

    ?

    相關鏈接:
    海口:文明守護花草樹 共賞濕地鷺鳥飛
    國際濕地公約秘書長點贊海口濕地保護工作
    夯實生態本底守護綠水青山 海口保護濕地留住鄉愁
    “濕地海口”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國際濕地公約》第13屆締約方大會在迪拜開幕 中國邊會嘉賓點贊海口濕地經驗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何 偉] [編輯:金慧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