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水港村脫貧攻堅中隊副中隊長符國光盤活裸花紫珠產業
俯身實干立標尺 盤活產業顯擔當
符國光(右)查看貧困戶的農作物長勢。記者曾毓慧攝
近年來,位于白沙黎族自治縣細水鄉偏遠處的白水港村,正在興起一個不一樣的扶貧產業——中藥材裸花紫珠種植產業。截至今年,裸花紫珠的種植規模已經擴展至4000多畝,裸花紫珠規模種植的背后,離不開駐村扶貧干部符國光的艱辛付出。
白水港村下轄4個自然村,共有215戶村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51戶,大多數村民常年收入只能依靠橡膠,由于近年來橡膠行情低迷,加上部分貧困戶“等、要、靠”思想嚴重,村民生活貧苦,是一個深度貧困村。這客觀上也考驗著每一名駐村扶貧干部的決心與耐心。
“駐村扶貧之前的10年時間里,我的大半工作時間也都在白水港村,主要負責村里農業等事務。”47歲的符國光在細水鄉政府工作,駐白水港村扶貧已有3年時間了。“這個村莊有種植中藥材裸花紫珠的基礎,但由于原先種得太零散,銷路也不順暢,束縛了這一產業的發展。”自駐村扶貧以來,為解決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問題,符國光堅持扶貧先扶志,強化扶貧“造血”效應。經過充分市場調研獲悉,目前裸花紫珠收購價為3元/公斤,每畝產量可達1400公斤,按每年收成一季來算,畝產值可達4000元,而且種植成本很低。為此,符國光協調村黨支部在動員村民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多次外出對接洽談收購商,歷經數月努力,終于引進3家企業進村大批量收購,自此,白水港村裸花紫珠產業幾乎不愁銷路,脫貧成效日漸喜人。
自前年以來,貧困戶王金民在橡膠林下套種的10多畝裸花紫珠迎來收成,雖說畝產量不算太高,但一年下來收益也有3萬多元,這頓時提振了他的脫貧信心。“今年我想多花點心思,多學點技術,把產量再提高一點,一年就能增收1萬元了。”王金民一邊說著,一邊不忘給符國光豎起大拇指:“您來駐村,真是幫大伙辦了不少好事啊!”
此外,符國光還瞄準發展特色產業的路子,積極協調村“兩委”班子有效利用各項扶貧資金,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引進企業進村建成63畝的鳳梨種植示范基地。同時,符國光積協調各級農技部門進村組織橡膠割膠,咖啡、檳榔、益智種植技術培訓,提供切實有效的脫貧技能培訓服務,為貧困戶產業實現增產增收提供技術保障。
說干就干,干就干好,駐村扶貧3年以來,符國光始終心貼貧困群眾,在駐村幫扶中樹立標尺,爭當表率,看著一戶又一戶的貧困戶摘掉窮帽子,他打心底里由衷地感到高興。
?
?
相關鏈接:
為貧困戶做“義務推銷員” 海口食藥監調研電視夜校集市·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