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年鑒》緣何連續3年獲評全國一等獎?
日前,第五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評審活動結束,《海口年鑒(2017)》榮獲地市級綜合年鑒一等獎,是海南唯一獲獎的地市級年鑒,也是繼2016年《海口年鑒(2014)》、2017年《海口年鑒(2016)》獲評一等獎后連續第3年獲得該獎項。《海口年鑒》為何能連續3年獲得一等獎?海南日報記者10月24日采訪了海口市地方史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
地方綜合年鑒是系統記載本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情況的年度性綜合文獻,堪稱一個行政地區年度發展狀況的“百科全書”或“活字典”。好年鑒的標準是什么?海口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年鑒科科長杜惠珍認為,在內容上要彰顯地方特色、突出時代特征,體例上要結構合理、全面系統,文字表達上要嚴謹細致、凝練流暢。
彰顯地方特色
翻看《海口年鑒》,封面圖片不是海口的碧海藍天就是東寨港紅樹林,凸顯的是椰城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濱海美景。“突出地方特色、彰顯城市魅力,是《海口年鑒》在全國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杜惠珍舉例說,比如《海口年鑒(2017)》就有專門版塊介紹海口“雙創”,集中記載海口為提升城市品質,創新惠民工程的措施、經驗和成果等。同時還設立了“創新發展”類目,包含“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建設、“推進‘海澄文’一體化發展”“行政審批改革”等內容,反映海口市在理念、理論、體制機制、服務等方面的創新。
聚焦年度熱點
在聚焦年度熱點方面,“正在編纂的《海口年鑒(2018)》緊抓海口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包括美舍河治理、濕地保護和修復、海岸線保護等,民生熱點領域還關注了海口12345熱線建設。”杜惠珍說,“熱點那么多,這就要求采編人員每天關注媒體報道,瀏覽各職能局網站,做到既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又熟悉市里中心工作,最后才能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熱點來。”杜惠珍說。
語言嚴謹編輯細致
在語言表達上,年鑒編纂要求做到凝練、嚴謹、精準。“年鑒既不是文學作品,也不是部門工作總結,文風要樸實,簡短精悍的同時,信息量也要傳遞到位。”杜惠珍說。
在《海口年鑒》編纂流程上,每年的年鑒編纂都是由海口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先制定出編纂大綱,再由全市140多個單位根據大綱要求提供各自初稿,編輯部再將供稿反復進行加工和修改,最終成書。“編纂志書是大家協同合作的結果,不同的作者、編輯在文字上會有差別。所以在‘合成’過程中,需要精心統籌,保持語言嚴謹、體例一慣和編輯細致,把好政治關、保密關、專業關和文字關。”
此外,萬分之一以下的差錯率也是優秀年鑒的硬指標。“每一個數字、標點符號都要認真核對。”杜惠珍說,每年的年鑒從組稿到出版,都必須經過4至5遍改稿和校稿,對全書3次通審,總編初審、二審和終審,期間還有各編輯之間4次互審等步驟,通過層層把關、多次審校,找出差錯,才能將錯誤率降至最低。
“我們希望打造出精品力作,讓《海口年鑒》成為服務政府決策的有效參考,宣傳推介海口的重要載體。”杜惠珍說。
(海南日報海口10月24日訊)
?
相關鏈接:
點贊!《海口年鑒》連續3年榮獲全國一等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