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各國代表在會場外交談。
濕地保護專家:統籌力量 科學保護
“豐富多彩的濕地,是海口珍貴的生態財富,如果能摘得‘國際濕地城市’的稱號,則是對海口近年來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的認可。”全球環境基金海南濕地保護體系項目宣教專家盧剛表示,濕地入城,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也為子村后代建立“綠色銀行”。
走進海口洋山濕地,清風拂過水面,自然的芳香沁人心脾,隨波蕩漾的水菜花、野生稻、水蕨美麗動人。舉目四望,數量眾多的小斑塊濕地隨處可見,淡水泉、河流、洪泛區、沼澤、湖泊、水稻田、池塘、水庫等濕地類型多樣,堪稱“濕地博物館”。
根據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海口正在規劃建設45處濕地保護小區,系統地將全市小斑塊濕地有效保護起來,主要保護黑臉琵鷺、水菜花、野生稻等珍稀瀕危動植物,重要水庫、獨流入海河流水環境。“在濕地保護系統中,除了建好大型濕地公園外,具有獨特作用的小型濕地同樣需要高度重視、精細呵護。”盧剛認為,必須要加強對濕地保護小區的力度,政府要出臺相關專項法律法規,細化實施細則,建立堅固的法治保障。
在盧剛看來,為了鞏固濕地保護成效,海口要進一步統籌政府和社會力量,在保護小區設立界樁、標牌,明確保護小區范圍及保護目標;組建巡護小組,建立巡邏機制,嚴控不合規行為;將濕地保護小區納入地方生態紅線區域,鼓勵保護小區涉及的村莊,充分發揮村集體、社會組織、企業等的優勢,探索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濕地保護小區建設。此外,結合各濕地保護小區濕地類型的特點或功能分區的不同,開展綠化示范村、美麗鄉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樣板區建設,調整周邊村鎮經濟發展方向,建立示范保護小區。
“濕地保護志愿服務要更加專業化、常態化,做好有趣味的實地科普,以更有效的志愿活動,提升人們保護濕地的認識和技能。”盧剛表示。目前,隨著創建國際濕地城市,海口加大宣傳角度力度,組建濕地志愿服務隊超過54支,奔赴公園、社區、學校、企業等開展濕地保護活動。
?
相關鏈接:
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顯成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