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濕地入城
海口城市發展史與濕地、水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海口市國土面積2289.09平方公里,共有濕地面積29093.09公頃,自然濕地資源豐富,有著眾多星羅棋布、大小特色各異的濕地、山水、林田、湖海,一應俱全,形成了“一軸(南渡江流域)、一帶(近海與海岸帶)、兩區(東寨港紅樹林、羊山地區濕地資源價值核心區)、多點(鳳潭水庫、鐵爐水庫等散點分布的重要濕地板塊)”的市域濕地資源空間結構分布格局,濕地與城市更加融合。
海口市濕地分為4個濕地類11個濕地型,濕地率為12.71%。其中,濱海濕地面積最大,為19200.34公頃;河流濕地和湖泊濕地為海南島之最,分別是4534.69公頃和164.63公頃;人工濕地5193.43公頃。
海口市濕地文化歷史悠久、資源雄厚。以“紅樹林”文化和“羊山濕地”文化最為典型。在東寨港地區,紅樹林保護理念早在1789年就有所記載,政府官文、鄉規民約都對紅樹林資源保護有所闡述。羊山濕地區原住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濕地緊密相聯,其聚落格局、建筑材料、種植方式、物種選擇、水資源利用方式等,呈現出與火山熔巖濕地區自然環境的高度適應,形成一個協同進化體系,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
目前,我市共有10大濕地保護區、濕地多用途管理區及濕地公園。此外,全市另有濕地保護小區共計45處。其中,按保護對象分為:37處水資源保護型濕地保護小區、4處珍稀野生動植物類型濕地保護小區、1處濕地文化保護類型濕地保護小區和3處濱海濕地保護小區。另外,還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7處,市級重要濕地10處,區級重要濕地11處。
記者 吳祝好/文 黃一冰 石中華 李天平/圖
海南東寨港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1980年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建,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我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7個自然保護區之一,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2006年被國家林業主管部門評定為“示范保護區”,2012年被《森林與人類》雜志評為“中國最美20處森林一”。
自然保護區位于演豐鎮,總面積為3337.60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1771公頃,灘涂和水域面積 1566.6公頃,紅樹植物19科36種,占全國紅樹植物品種的97%,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
五源河 國家濕地公園
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1300.58公頃,其中濕地面積958.39公頃,濕地率為73.69%。濕地公園南起永莊水庫,北至五源河河口海域,主要包括永莊水庫、五源河及五源河河口海域3個濕地單元。
2018年2月3日,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揭牌。濕地公園內包括近海與海岸濕地638.61公頃,河流濕地71.91公頃,沼澤濕地120.88公頃,人工濕地126.99公頃。濕地公園分布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6科318屬427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4種;分布有野生脊椎動物25目66科154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種。
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
海口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南起羊山濕地玉龍泉,北至美舍河入海甸溪河口,由玉龍泉、羊山水庫、沙坡水庫、鳳翔公園、美舍河五個濕地單元組成。規劃總面積468.38公頃,其中濕地資源面積253.37公頃,濕地率54.09%。
2018年2月3日,海口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揭牌。濕地公園內包括河流濕地61.40公頃,沼澤濕地13.77公頃,人工濕地178.20公頃。濕地公園共分布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9科243屬301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3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5種;公園規劃區內共有野生脊椎動物24目57科13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
響水河 省級濕地公園
海口響水河省級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330.92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15.65公頃,濕地率為65.17%。濕地公園西、南起白水塘濕地,東、北至響水河入南渡江口。濕地公園的建立對維護南渡江重要支流響水河的水生態安全,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保護羊山濕地特有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濕地公園內濕地資源包括湖泊濕地75.47公頃,河流濕地13.36公頃,沼澤濕地109.72公頃,人工濕地 17.1公頃。濕地公園內分布有維管束植物100科254屬324種,包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水生植物3種,省級保護植物4種;濕地公園內分布有野生脊椎動物23目68科19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21種。
羊山濕地 多用途管理區
海口市特有的熱帶火山熔巖濕地——羊山濕地,棲息著多達21種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并保留著完好的濕地文化遺產。
根據羊山濕地涉及面積廣,土地利用現狀較為復雜等現狀條件,海口市規劃以建設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加以保護管理。羊山多用途濕地管理區北臨海口市區,南至海口新坡鎮,東起海口市龍塘鎮,西至海口市石山鎮。規劃總面積369.83平方千米。主要保護對象為羊山火山熔巖濕地自然–文化遺產綜合體、羊山濕地的水文與水環境和羊山濕地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珍稀瀕危特有物種及其生境。
三江紅樹林 省級濕地公園
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濕地公園南臨大致坡鎮茗山村,東至陳土村,西端、北端皆抵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界。規劃區從南至北主要包括南洋河、南洋水庫、演州河、馬陵溝、三江濕地及內部的羅堆河6個主體單元,規劃總面積889.0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710.92公頃,濕地率78.95%。
濕地公園的建立對維護東寨港上游淡水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濕地公園內濕地資源包括近海與海岸濕地20.41公頃、河流濕地49.42公頃,沼澤濕地7.98公頃、人工濕地624.11公頃。濕地公園內分布有維管植物66科153屬185種;省級保護植物9種均為紅樹林植物;濕地公園內分布有野生脊椎動物24目76科218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20種,均為鳥類。
三十六曲溪 省級濕地公園
海口三十六曲溪省級濕地公園位于海口市瓊山區中部,規劃總面積316.7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 274.55 公頃,濕地率為86.69%。濕地公園的建立對保護三十六曲溪自然蜿蜒形態,維護南渡江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濕地公園內濕地資源包括河流濕地197.07公頃,沼澤濕地9.45公頃,人工濕地68.13公頃。濕地公園內分布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0科242屬309種;有5種重點保護植物,野生脊椎動物23目66科153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3種,分別為鳥類11種、兩棲1種、魚類1種。
鐵爐溪 省級濕地公園
海口鐵爐溪省級濕地公園位于海口市東南部,東南端于X148 譚新大道西側鐵爐水庫
起始,西北端至鐵爐溪入南渡江河口。規劃范圍內主要包括鐵爐水庫、鐵爐溪及周邊零星水產養殖場等濕地單元。規劃面積 474.56公頃,濕地面積346.30公頃,濕地率72.97%。濕地公園樹立了庫塘至河流復合型濕地保護修復的典范。
濕地公園內濕地資源包括河流濕地29.03公頃,人工濕地317.27公頃。濕地公園內分布有野生維管束植物85科234屬302種。濕地公園內分布有省級保護植物4種,野生脊椎動物21目63科13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分別為鳥類11種、兩棲類1種。
潭豐洋 省級濕地公園
海口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位于龍華區南部新坡鎮以及龍泉鎮,總面積約670公頃,東至南渡江入江口,南至長欽湖南側公路,西至橋頭水庫(新坡鎮鎮域邊界),北至仁新村、保亭村。公園總濕地面積約 424.74 公頃,占總面積的 64%以上。濕地公園的建立保護了羊山濕地區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帶動地方生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濕地公園內濕地資源包括河流濕地 56.03公頃,湖泊濕地 82.84 公頃,沼澤濕地 251.26公頃,人工濕地34.61公頃。濕地公園內分布有野生維管束植物屬90科278屬335種;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種,野生脊椎動物25目65科88屬101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6種,其中鳥類5種,兩棲類1種。
白沙門濕地公園
白沙門濕地公園位于美蘭區海甸島北部,北臨瓊州海峽,距海口市中心約5公里,公園規劃總用地面積733畝。白沙門公園濕地生態水系豐富,三大水系階梯錯落交織,有海口城市中心少有的紅樹林濕地。
據“天涯鳥影”鳥類攝影群和海南觀鳥記錄,白沙門公園里共有鳥類111種,約占海南省鳥類種數的26%。白沙門公園濕地生態園注重原生態保護,環境優美,鳥類種類多、密度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已經成為海口市區最佳的拍鳥和觀鳥場所,是海口市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
相關鏈接:
祝賀!海口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