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26日消息(記者鐘圓圓 攝影報道)“濕地是‘地球之腎’,對提升水質和改善空氣質量有重要的作用。”10月26日,為慶祝海口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秀英區開展“守護濕地·守護綠水青山”濕地保護宣傳志愿集市活動,進一步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推動社會文明大行動深入開展,助力海口生態文明建設,掀起關愛自然、保護濕地志愿服務活動熱潮。
濕地課堂走進熱鬧的集市。記者鐘圓圓 攝
志愿集市現場設置“濕地講解小課堂”“流動生命博物館”“繪畫濕地”“濕地知識齊學習——有獎問答”“濕地保護宣傳展區”“便民利民享服務”六個部分。活動特邀海南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的創始人高高老師,現場開展濕地講解小課堂,向市民和長流實驗學校的學生介紹濕地的功能與現狀。來自海南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設置動物標本展臺,展出和濕地相關的20多種鳥類標本,50多種植物標本,80多種昆蟲標本,加深市民對環境及濕地動物保護的認識,提高市民“守護濕地、保護動物”的意識。針對濕地保護,現場還開展有獎知識問答,讓周邊居民和學生參與其中,引導全民保護濕地,齊心協力共建生態家園。
大學生志愿者介紹展出的動物標本。記者鐘圓圓 攝
此外,活動還以“保護濕地,人人有責”為主題,邀請長流實驗學校的學生現場用色彩斑斕的畫筆,共同創作和描繪濕地特有的植物和動物,將濕地的美定格在畫中。“濕地有很多漂亮的小動物,我們不能亂丟垃圾、電魚,要保護好濕地。”長流實驗學校四年級學生吳菲說道。
長流實驗學校的學生用畫筆勾勒心中的濕地。記者鐘圓圓 攝
“‘國際濕地城市’這個稱號是對海口近年來濕地保護的極大肯定,對海口今后的環境保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高高老師表示,“國際濕地城市”花落海口之后,濕地保護和修護的工作仍然不能松懈,濕地保護的宣傳要繼續進社區、機關、學校等場所,讓保護濕地、保護自然環境的觀念根植于心,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環保的種子,樹立他們的生態意識,增強保護濕地的環保理念。
秀英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李麗雅表示,該區將繼續鞏固濕地保護成果,開辟宣傳新角度,加大宣傳力度,到公園、社區、學校、企業等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活動。
?
相關鏈接:
海口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 讓城市與濕地和諧共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