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談自貿區建設:首先要在改善營商環境上有重大突破
如何才能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海南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海南自貿區,是中央對海南的基本要求。這個“高標準高質量”,一要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目標。把認識與行動統一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上來;二要以自貿港為主題。找準從自貿區走向自貿港這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主動探索實施;三要以2020年為時間窗口期,開好頭、起好步,為探索實行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自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四要堅持以開放為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努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遲福林建議,海南建設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首先要在改善營商環境上有重大突破。從現實情況看,改善營商環境成為海南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區的首要問題。而要充分激發市場活力,關鍵之舉在于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實質性破題。海南既有條件、又有可能在現代服務業市場開放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例如,率先實行旅游、購物、健康醫療、文化娛樂、教育、航運等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政策,海南要努力在這方面尋出路、謀突破。
其次,提高資源利用效益要有明顯成效。海南擁有區位、資源、生態環境等獨特優勢,具備“更好發展起來”的諸多條件。從現實看,把潛在的巨大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是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區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全島一個大城市”推進行政區劃和行政體制改革,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在這方面,海南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再次,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要有實質進展。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著力點要放在擴大國際化旅游產品及相關服務供給上,例如和香港聯手打造免稅購物的產業鏈、消費鏈;推動瓊港服務管理標準、規范及市場監管執法標準的對接。
第四,人才引進要形成獨特優勢。要用良好的體制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省之初“十萬人才下海南”,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打破了引才、用才的體制束縛,使海南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相當落后的情況下,成為青年人創業的熱土。今天,海南吸引各類人才,仍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形成具有吸引力的獨特優勢。
?
?
相關鏈接:
海內外智庫學者為海口參與自貿區建設獻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