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員發現一株未掛牌的百年龍眼樹 記者林文星 攝
五公祠內的兩株雞蛋花樹 記者林文星 攝
今年9月20日起,海口開展為期3個月的主城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活動,針對主城區范圍(繞城高速以北地區,含靈山鎮轄區)內的古樹、名木、古樹后續資源以及50年以上的大樹資源進行普查。記者從海口市園林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主城區古樹名木實地普查工作已接近尾聲,300余株古樹名木的位置、生長現狀等信息被登記在冊,普查員仍在進行最后的查漏補缺工作。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方能稱之為古樹,且根據樹齡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名木雖不分級,但因其為中外名人所植或樹種珍稀,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和紀念意義。
近日,記者跟隨普查人員走訪大街小巷,搜尋記錄古樹名木資源,一睹古樹名木的風采,但是也發現一些樹木現狀堪憂,急需保護。
百年古樹藏身老舊大院,“身上”掛著電線燈泡
26日上午,記者跟隨普查人員來到海口朱云路原府城鎮委大院內,看到一株需3人合抱的高山榕枝繁葉茂,整個大院都處在樹蔭的遮蔽下,讓普查人員眼前一亮。
普查員何世慶表示,海南多臺風,百年古樹成材不易,且由于樹齡較久,主城區內的古樹多藏身于小巷舊宅內。由于群眾對古樹的關注度和保護意識不強,不少古樹已消亡,“如此枝繁葉茂長勢良好的古樹,即使是在老舊小區內也不多見。”
記者了解到,這株高山榕此前已被登記在冊,樹齡約100年。由于年歲已久,樹木具體種植的時間已不可考。“好早了,聽說是老一輩的居民到鄉下干工時帶回來種上的。”院內居民說。
據何世慶估測,這株高山榕樹齡在百年以上,達到古樹標準。經測量,樹高為15.7米,樹干胸圍達到4.6米,樹冠枝葉的范圍直徑約30米,東西南北方向均已延伸到居民樓間。該樹基部周圍被水泥硬化的樹池圍起,樹枝上果實較多,但也掛著一些電線和燈泡,生長環境堪憂。何世慶表示,后續將進一步研究保護措施。
百年榕樹高達18米,生長環境極差急需保護
榕樹是海南較為常見的樹種,易于生長,對臺風有著較強的抵抗力,不易損毀死亡。何世慶介紹,在海口主城區現存的百年古樹中,榕樹是最多的樹種,而忠介路就有一株百年榕樹。說起這株榕樹,忠介路許多居民都不陌生,白天從樹蔭下走過,晚間在樹下歇息聊天,好不愜意。但如果問起它的來源和樹齡,即使是老一輩的居民也不清楚。
據估測,該樹樹齡在110年左右,由于生長在老城區的鬧市,見證了附近的變遷,具有不小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不過,由于附近房屋的建設,這株高達18米、胸圍3.4米的百年榕樹還是受到了影響,樹身向南側有著肉眼可見的傾斜,樹冠偏移根系裸露,且基部被水泥石子密封,枝干上多纏有電線,長勢雖然還可以,但生長環境堪憂。記者看到,何世慶在調查表上寫下“生長環境極差”幾個字,這意味著該株百年榕樹需要重點保護。
百年龍眼樹藏身小巷,樹干有干枯中空跡象
小巷子中也可能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古樹。何世慶在府城老城區走訪時,就在一條未命名的小巷內發現了一株沒有登記在冊的百年龍眼樹。據周邊居民介紹,該樹是一位居民的曾祖父種的,算下來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仍正常掛果。
不過,記者發現,這株龍眼樹的樹干有干枯中空的跡象,部分枝干也有斷口,可能是因災斷裂。此外,龍眼樹樹干傾斜,枝葉有些稀疏,生長環境極差,令普查員惋惜不已。據介紹,經初步測量和登記后,園林部門將對其進行詳細勘察,并立牌保護。
300多歲!海口現存最古老雞蛋花樹在五公祠
據了解,經普查,目前海口主城區100年以上的三級古樹最多,300年以上樹齡的二級古樹十分稀少。而海口五公祠內就有兩株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樹,是海口現存最古老的雞蛋花樹,“雞蛋花樹里面,這兩株是目前樹齡最大的。”何世慶介紹,雞蛋花樹屬于夾竹桃科,因開出的花內黃外白,形似剖開的雞蛋而得名,且常被種植于寺廟四旁,又被人稱為“廟樹”或“塔樹”,兼具自然和歷史文化意義。
在五公祠景區的蘇公祠門前,記者看到了這兩株雞蛋花樹,光禿禿的樹干上掛著游客的許愿牌。和海南許多四季常青的樹種不同,雞蛋花樹每到秋冬季節,樹葉就會落光,來年春季才長出新葉。
園林部門
主城區300余株古樹名木已登記在冊
海口市園林局義務植樹處處長程凡介紹,此次海口主城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活動是我省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的一部分。此前,海口已對全省古樹名木分階段進行了普查,并動態監測其生長現狀,逐年增刪現存的古樹名木數量等信息。截至此次普查前,海口市主城區已記錄并掛牌的古樹名木和后續資源共503株,其中古樹253株,名木84株。
據介紹,在早期的普查登記過程中,古樹名木的鑒定規范和標準不統一,動態監測也未能及時跟上,部分古樹名木因病或因災死亡、不足百年的古樹后續資源現已足齡等,導致登記的古樹名木資源與實際情況不符。根據《全國綠化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意見》,我省開展了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以便摸清古樹名木資源總量、種類、分布、生存和管護現狀,并建立科學完善、標準統一的古樹名木資源現代信息管理系統,健全古樹名木動態監測體系。
程凡介紹,海口主城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于9月20日開始,計劃于12月中旬前結束,而10月底前是實地普查階段,以單位、小區自查自報和普查員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實地普查工作已接近尾聲,已普查登記到的古樹名木達300多株。考慮到部分古樹樹齡難以判斷,可能存在未受到關注而被遺漏等情況,普查員仍在實地走訪調查,進行查漏補缺工作。
將為古樹名木編發“電子身份證”,市民掃碼可知“身世”
每一株古樹名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但許多市民并不了解。記者從海口市園林局獲悉,借助此次普查的機會,海口將為古樹名木及后續資源設立統一的新銘牌,標注上樹名、樹齡、科屬和保護級別等基本信息,并編發統一編號和二維碼。屆時,古樹名木也將有自己的“電子身份證”,市民掃碼即可了解樹的名稱、年齡、保護人等信息。海口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進一步增強公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有助于展示古樹名木的風采,弘揚古樹名木文化。
?
?
相關鏈接:
海口數百株古樹名木將有“電子身份證” 掃碼可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