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里的“生物塔”,成為蜜蜂、甲蟲等昆蟲的棲息地。 見習記者 張洋 攝
滿意在科普
生態科普館 休閑學習兩不誤
逢周末,漫步于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彎曲的棧道沿河而建,紅樹、黃槿等植物圍繞著棧道迎風搖曳,河水緩緩流淌,魚兒嬉戲其中。在南側的河岸坡地上,枯木上錯落有致地掛著五六個像抽屜一樣敞開著的小木箱,里面放著些許樹枝等。
“這些小木箱子不僅美觀,而且合理利用資源,將廢棄物變廢為寶,不僅給了小動物棲息處,更是為市民建造了一個‘生物科普館’,近距離觀察認識了解這些小動物。”市民吳帆說,這里生物物種豐富,他經常帶孩子過來,總能找到孩子在圖畫本上認識的小動物,特別高興。
這些小木箱子是“昆蟲旅館”和“生物塔”,是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樂園的一處獨特景觀。這種利用多層、多結構、多單元、多空隙原理,在不同層次、不同小單元立體種植多種植物,形成植物立體空間,為蜜蜂、胡蜂、甲蟲等昆蟲提供庇護生境及營巢生境的建筑,給昆蟲打造了一個舒適的房間,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也讓市民能夠更親近觀察昆蟲生物,走出書本實實在在地接觸了解昆蟲生物。
“這是木欖,這是紅海欖,它們都適合生長在泥灘上,根部都很發達,是很好的防風樹。”市民王先生帶著孩子一邊散步一邊給孩子介紹旁邊的植物。“周末會帶孩子到這里走走,看看動植物,觀察下昆蟲的生活動態,讓孩子對照這些生物融入課本知識。”王先生說,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改造后不僅適合休閑,更讓市民能夠親近自然,科普生物知識,增長見識。
海口五源河濕地是一個次生性半天然濕地,也是城市中稀缺的動物棲息地和植被生境,尤其鳥類是濕地公園動物資源的主要構成。公園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96科、318屬、427種;有野生脊椎動物25目66科154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多達11種。
修復過程中在消落帶處理、生態節水地形的構建上,打造出了層次豐富的水岸線,綠植以本地鄉土樹種為主。同時利用生態節水地形的塑造,形成各種動物、昆蟲的生存環境。建造的景觀棧橋可以讓市民更近距離地接觸這些生物,在這個“生態科普館”里盡情地遨游,滿足對各種生物的探索學習興趣。
美舍河畔環境優美,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前來散步游玩。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鏈接
海口濕地 保護修復
海口市有濕地面積29093.09公頃,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12.7%,濕地保護率55.53%。海口濕地資源豐富,有1992年中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稱為“中國紅樹植物基因庫”的東寨港紅樹林濕地;有著中國唯一的獨具特色的羊山熱帶火山熔巖濕地;有“水漫為洋、水退為田”、人類與濕地和諧共生的新舊溝濕地。同時,海口濕地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水生植物水蕨、水菜花、野生稻以及瀕危植物水角等;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蟒蛇和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5種。
為全面推動海口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助推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建設,海口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編制并實施《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將規劃建設東寨港濕地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海洋公園、4個國家級濕地公園、3個省級濕地公園和45個濕地保護小區以及羊山多用途管理區。
?
?
相關鏈接:
海口:濕地入城喚醒童年鄉愁 激活城市文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