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化正在成為世界的潮流,而中國則是這一潮流當之無愧的引領者。有媒體報道稱,在國內已經相當普遍的移動支付技術,從滿足中國游客的海外支付起步,開始進入其他國家和地區,為當地人帶去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新方式,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本地錢包”。
得益于后發優勢,中國經過最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移動支付規模最大的國家。通過手機支付實現日常的各種消費,比如購物、出行、就餐等,已經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了。這種高效的支付方式,其所對應的應該是消費活動的安全性、低成本和靈活性。
對于后兩者比較好理解,消費者都有直觀的體驗。但對于安全,則并不簡單。通常,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錢會不會因為移動支付過程而被盜取,導致個人財產受損。實際上,移動支付的安全性比這要復雜得多,影響也遠不止于此。
比如在金融安全方面,移動支付往往與一個國家的金融監管制度、監管政策有關。政府部門需要對移動支付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進行充分的評估,防止出現由此支付方式形成對其金融系統造成沖擊的現象。這也是為何在傳統電子金融支付系統較為發達的地區,移動支付的普及遠不及中國快的原因。
再比如,在社會秩序方面,影響也同樣深遠。現在大家都比較熟悉通過二維碼掃描實現搭乘地鐵、公交等出行工具,但交通系統接入這些支付方式,往往也意味著其安全防范能力需要得到相應的提升。試想一下,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內,地鐵公交系統一旦受到網絡攻擊導致二維碼掃描等移動支付方式失靈,對諸如北京、上海等每天有數百萬人通過地鐵出行的城市而言,將會造成多大的社會秩序問題。
移動支付形成的挑戰還有個人數據安全和隱私安全問題。這些方面的問題不僅關乎個人安全,同時也會影響到金融風控系統的安全性。其中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可驗證性以及使用的合法性等問題,是金融系統運行的基礎。
因此,如果缺乏足夠的安全保護,那么,這將意味著個人隱私數據將處于完全暴露的狀態之下。通過電子錢包、電商平臺上的各類支付交易記錄和數據,犯罪分子完全可以“數字化”出另一個你。并且,這些數據往往會被打包起來,在“暗網”上進行售賣。如此一來,全球各地犯罪分子可以很容易地在網絡上扮演“你”,這個虛擬的“你”完全可能取代現實中真正的你,在網絡世界里完成各種消費和交易。
這種因為個人隱私、數據被盜取、冒充使用的情況,即使是最新的數字技術,比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可能無法完全規避。因為對方要證明他是“你”這個命題,在數字化的虛擬世界里,并不是件很難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個人隱私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也就凸顯出來了。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從數據儲存到數據使用,再到數據核算,都需要全鏈路進行保護,這包括加強立法、改進政策監管,提升個人安全意識,強化保護手段等。否則,數字化時代的“你”將可能無處不在,為所有“你”的消費買單。移動支付一馬當先固然方便快捷,但安全才最為重要。
(作者:林維正,系互聯網從業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