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華區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一戶一策“開良方” “繡花”功夫幫到位
產業幫扶:貧困女子撐起家庭
鐘茱莘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前,丈夫離世,留下她和年邁的婆婆以及12歲的兒子相依為命。身為一位弱女子,鐘茱莘如何擺脫窘境?
針對鐘茱莘一家缺技術、缺資金的情況, 2016年4月,幫扶干部送來了為其量身定做的“脫貧套餐”:3頭牛、50只雞。為了解決后顧之憂,政府還為孩子提供每年2000元的生活補助。
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鐘茱莘一期都不落,認真學習扶貧知識。此外,她還積極報名參加鎮里組織的各類養殖技術培訓班。如今,她已摘下了貧困帽。“政府幫到這里,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走。”鐘茱莘說。
據悉,龍華區、鎮、村三級幫扶干部走村入戶,面對面交談,從小事著眼,從細節入手,逐步細化完善幫扶措施,逐戶制定幫扶方案,如今,越來越多像鐘茱莘一樣的精準扶貧戶有了自己專屬的“脫貧套餐”。
就業幫扶:家門口上班賺外快
在推進產業扶貧的同時,龍華區還通過就業扶貧車間、致富帶頭人培訓、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貧困人口就業專場招聘等措施,提高貧困人口產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幫助他們就地就近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都有一個勞動力穩定就業。
王鴻庚是龍泉鎮玉西村人,長期以來,妻子臥病在床,孩子要上學,自己成了家里唯一的勞動力。在被列為精準扶貧戶后,政府為他安排了環衛工的工作,還推薦他到新發地萬畝蔬果產業園打工。
“這里打工很靈活,干一天能掙100元,當天就能結算。”王鴻庚告訴記者,自己下班后常來新發地工作,工作半天就能拿到50元工資。在工作的同時,他還能學習到不少種植技術。
為了提高幫扶實效性,龍華區探索分類施教,采用“插班學習”的方式,從全區觀看電視夜校的283名貧困戶中甄選出對種養技術有迫切需求的幫扶對象參加新型農民培育工程培訓班,通過學習最新的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提高科學養殖種植能力,更好地通過自身努力走出貧困生活。
危房改造:生活思想雙雙脫貧
11月1日上午,記者在仁里村脫貧戶麥典留家中看到,經過危房改造后的房屋寬敞干凈,走過門前鋪設的火山石,穿堂風帶來陣陣清爽,屋內廚房、衛生間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門前墻壁上,還掛有麥典留家訓。
“做夢也想不到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麥典留感慨萬千。今年51歲的麥典留一家,曾是村里的困難戶。一家五口,一直居住在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麥典留被列為建檔立卡幫扶對象,政府為他購置了12只羊,1頭牛,50只雞苗,并幫其申請危房改造資金5.5萬元,改善住房條件。“自從住上新房后,孩子都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一家人其樂融融。”麥典留開心地說。
龍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大力推進開發式扶貧工作,緊緊抓住“產業”“就業”兩個關鍵,在提升扶貧產業幫扶組織化程度的同時,確保貧困戶真分紅、真受益。同時,扎實推進保障性扶貧,抓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安全“三保障”工程,全面提升貧困群眾生活水平。
?
?
相關鏈接:
海南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幫扶措施有哪些?看這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