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鋼鐵和制造業,一提到德國,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他們的國家戰略 “工業4.0”和精確到微米、令人嘆服的工業科技。
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12個主賓國之一,德國將同時在國家和企業層面參展,向中國乃至世界展示自己的實力。除了170家德國企業前來參展,德國國家館還將以“遇見德國”為主題,展示一系列德國最具創新性的優質產品。
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合作共贏、開放共榮,更多的中德合作和對話,將借助進口博覽會的契機,繼續抒寫新的篇章。
展品亮點
無人駕駛叉車、金牛座龍門銑、現場模擬“工業4.0”生產流程——
“隱形冠軍”展示科技絕活
德國是以制造業著稱的工業型發達國家,不僅汽車及配件制造業、機械設備制造業聞名世界,電子電氣、化工制藥等行業在全球也出類拔萃,培養出了一批極具競爭力的全球性企業。
德國的可再生能源及環保業也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行業。縱觀全球,德國的這些行業工藝領先、技術精湛、產品質量高、用戶反饋好,正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所需要的。德國的這些強勢產業將全部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亮相。
“小而美”德企:
成為全球行業領頭羊
說到德國,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工業。翻看本次參展的德國企業名單,一個個并不常見的企業名稱不禁引人思考:怎么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德企來參展呢?
比如說,本屆進博會上最大的展品——來自德國的“金牛座”龍門銑,出自德國瓦德里西科堡公司,而瓦德里西科堡這個略微拗口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實,除了那些鼎鼎大名的德國工業巨頭,德國還有更多各具特色的精致型小企業,它們往往深耕于某一細分技術領域,靠著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突破的工匠精神把某一品牌傳承了百年。別看他們離消費者很遠,在工業生產上,這些可都是底氣十足的老品牌。
就拿瓦德里西科堡公司來說,上世紀五十年代為適應大型基礎件的加工要求,該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龍門式導軌磨床,而后逐步成長為這一領域的龍頭企業。參展本屆進博會,他們更是拿出了最高科技的寶貝:一臺長20米、寬10米、高8米,占地面積200平方米,重量可達200噸的銑床,要運送這個龐然大物還得先把它拆分到29個箱子里,因為體型龐大,這還是它第一次漂洋過海走出歐洲。
“這臺龍門銑可以加工各種復雜零件,在航天航空、汽車等行業均可使用。它的精度非常高,國外同類產品的精度大約在8微米,而它可以達到4微米,從效率上來說也能提高3倍。”公司首席代表劉中柏說。
此外,帶來無人駕駛叉車的德國永恒力、在現場模擬“工業4.0”生產流程的德國通快等等,雖然這些企業體量相對較小、鮮有人知,但卻在各自行當中成為世界市場的領頭羊。有專家統計,在全球2700多家這樣的“隱形冠軍”企業中,德國企業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可以說,這些中小企業才是德國工業發展的基石。
啤酒、香腸、天鵝堡:帶來濃濃浪漫風情
當然,要全方位了解德國,光靠這些工業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茜茜公主、小紅帽、天鵝堡等浪漫故事,這些其實都是德國文化的代表和縮影。
為了讓更多中國民眾了解一個全面的德國,進博會期間,德國國家館將舉辦各項活動,向中國采購商以及官員展示德國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以旅游目的地為形象呈現的德國也將亮相進博會。德國商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鮑明莉說,“我想特別指出的是,和中國有緊密聯系的德國幾個州也將參加進博會。不少中國企業在這些州進行投資,一些來自這些州的德國企業在中國也有投資。它們會在進博會期間舉辦一些特別活動,通過視頻介紹自己,還會提供一些當地特色食品。”
其中,“德國吧”將提供茶點和德國美食,阿迪達斯的陳列柜也將展示德國足球傳統以及德國足球俱樂部的幾件簽名T恤。
“我們將全面展示德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德國創新驅動的企業,以及多彩的生活方式。”鮑明莉解釋道。展會期間,還將舉辦促進中德創業活動的新創企業日等系列活動。
@德國
工業
德國為出口導向型經濟,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德國是歐洲最大汽車生產國,坐擁三大知名汽車品牌:寶馬、奔馳和大眾。
今天我們熟知的很多德國著名企業和品牌,大部分是在19世紀中后期、20世紀初期先后涌現的,彼時,一場如火如荼的全民創業大潮在當時的德國掀起。
美食
喜歡精益求精的德國人對美食“錙銖必較”。以香腸為例,德國的香腸有1500多種,其中僅水煮小香腸就有780多種,還包括60種不同的肝和風味特色腸,如著名的普法爾茨灌腸。就連德國人最愛的啤酒,也做出了精準工業生產的水準。
早在1516年,德國巴伐利亞公爵威廉四世為了保證啤酒的精純,頒布《純正啤酒法》,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食品法律文獻之一。現在,德國是世界飲酒大國,酒類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啤酒銷量居世界首位。
中德貿易
中國和德國是相互間最大的區域貿易伙伴,截至目前,在中國有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中德貿易額不斷上升,兩國雙邊貿易總額占中國與歐洲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2017年,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雙方貨物貿易額為1866億歐元。
今年7月,中德兩國總理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并共同見證雙方農業、教育、青年等領域20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簽署,總金額近300億美元。
高端訪談
通過進博會
讓世界“遇見德國”
擔任此次展會組展招商工作的德國工商大會東亞處處長托馬斯·柯尼希對進口博覽會最主觀的印象是兩個字:積極。
“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當獲悉中國要舉辦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消息后,德國經濟界的熱情非常高。”柯尼希說,早在一年前,進博會就開始受到德國各界的熱烈響應。
目前,大眾、寶馬、戴姆勒、巴斯夫、西門子、思愛普、麥德龍、博世、拜耳、贏創等不少中國民眾耳熟能詳的德國企業,均已報名參展。
德國企業參展熱情高漲,贊賞中國主動開放市場
德國各界對中國市場開放的態度紛紛表示了肯定。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中國商務部榮譽顧問、法蘭克福德中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副主席博喜文表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也是中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出口企業代表能夠會聚一堂,是中國堅定不移維護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信號。西門子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則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中國政府為開放共贏所做的努力,他說: “我們歡迎并贊賞中國在深化對外開放中所作的努力。舉辦進博會是中國的一項重大決策,旨在啟動新一輪高層次對外開放,以及向世界進一步開放市場。”
據悉,截至目前,共有170家企業確認參展,其中一些企業已經確認2019年也將參展。德國的智能及高端設備行業參展最為積極,有60多家企業參展;其他諸如服飾及日用消費品、汽車、食品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等行業的企業參展也非常踴躍。可以說,整個德國參展行業數量眾多、覆蓋面廣,新興及創新領域企業更是一大看點。
“很高興看到這么大規模的企業申請參展,這充分體現了德國和中國的友誼和伙伴關系。德國和中國有很大合作潛力,進博會將為兩國企業合作發展提供更多平臺。”柯尼希說。
德國企業更希望通過展會開拓新興產業
事實上,參展的大多數德國企業早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它們更是中德經貿合作中最強有力的推動因素之一。它們中,有的企業產品主要銷往中國;有的在中國投資建廠、產品出口世界各地;還有的與中國企業開展聯合技術研發,共同開拓新興產業。據統計,德國共有超過5000家企業在中國進行投資,提供了約110萬個工作崗位。
在這種背景下,進博會對很多德國企業的意義已不僅僅局限于市場開拓、品牌塑造,更多的是為它們提供了一個能夠與中國市場對話的平臺。
“進口博覽會對于長期在中國經營的德國企業而言,是一個充分展示產品和服務的好機會。同時,對于那些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良機。展會期間,他們將更多地了解中國市場。”柯尼希說,進博會的舉辦將向德企充分展示中國良好的營商環境,成為他們開啟中國征程的第一步。
德國商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鮑明莉女士則更直接地指出:進博會是一個與中國政府對話交流的大好機會。“進博會期間,會有很多來自中國不同省份的官員參加,我們也希望借此讓中國官員更多地了解德國企業。”鮑明莉說,“這是一次強化中德對話的絕佳機會,包括市場準入及其他議題,同時,中國市場也可以展現它能夠為外國企業帶來哪些機會。”麥德龍集團首席運營官菲利普·帕拉齊則表示,麥德龍將利用這一平臺,加深與當地客戶和合作伙伴的交流,以“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服務中國消費者”。
不少德國企業則更看重進博會的平臺展示功能,希望借此挖到一些“寶貝”。“西門子希望通過進博會這一新平臺,與來自全球的合作伙伴和客戶增進交流,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赫爾曼直言,西門子已然從中國舞臺看到了全球的潛在市場。
作者:見習記者 金婉霞
?
?
相關鏈接: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開幕:日韓美澳德意六國展品總數占三成·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