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買!海南將推行假一賠十承諾制度
——解讀《關于開展“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行動方案》
陳雪怡 通訊員 符丹丹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又將拉開帷幕,許多電商賣家、實體店鋪已紛紛策劃推出提前購、折扣價、滿就減等各種促銷活動。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相較于以往追求“物美價廉”,如今他們更看重“貨真價實”。而讓所有消費者買到的商品都貨真價實,便是海南接下來將開展的重點工作之一。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開展“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商)品、欺(訛)詐消費者和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維護公平競爭、誠信守法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助力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省政府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行動。
作為全國首個提出開展無假貨品牌建設行動的省份,“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行動將如何開展?有哪些舉措?目標又是什么?11月5日,海南日報記者就相關情況采訪了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海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肖超。
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要貨真價實
貨真價實是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應有之義和基本要求。肖超在介紹《方案》的出臺背景時表示,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省相關職能部門在學習借鑒香港、浙江、福建等地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起草了《方案》,并多次征求意見、修改完善。《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正式印發實施。
《方案》明確了1個總體目標和4個分階段目標,即通過開展“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行動,使全省市場整體環境得到有效凈化,各類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誠信、公平、放心”的市場環境基本形成,“海南無假貨”品牌在全球叫響,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到2025年4個分階段目標,分別為行動形成震懾、取得重大進展、推進品牌形成和建立長效機制。
10條硬措施嚴管嚴打
“《方案》提出了開展‘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行動的10條硬措施”。肖超說,《方案》還從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宣傳教育、狠抓工作落實、嚴肅考核問責等4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10條行動舉措,條條各有針對性。“總體而言,就是通過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全鏈條’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商)品、欺(訛)詐消費者和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形成多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肖超將10條行動舉措概括總結為幾個行動要點:嚴管嚴打、形成震懾,創建示范點、弘揚正能量,推行市場主體自我聲明公開承諾,壓實生產者、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電商平臺、大型商場等的監管責任,以及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率,用好立法權、提高違法成本。
不同于當下許多電商平臺承諾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方案》指出,我省將推行市場主體“不制售假貨”、假一賠十、七到三十天無理由退貨等自我聲明公開承諾制度。對此,肖超解釋道,“接下來,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海南無假貨’示范點建設,同時對示范點進行監管,一經發現有違反自我聲明公開承諾行為,即刻取消示范點資格,并從嚴從重處罰,同時納入失信違法‘黑名單’,采取多種方式及時向社會公開。”
在發動社會共同參與監督方面,《方案》明確,一方面加大舉報獎勵力度,暢通舉報渠道,對舉報有功者予以重獎,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宣傳、示范點建設、監管處罰等多管齊下,逐步推進工作開展。此外,還將積極與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防偽行業協會、國際反假聯盟等機構溝通協調,在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建設、品牌防偽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
全力推進“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各項工作落實
“下一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在整合打假職能、明確責任分工、加強與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機構交流合作的基礎上,扎實推進《方案》落實,全力推進‘海南無假貨’品牌建設各項工作落實。”肖超說。
據介紹,我省將著力查辦一批重點案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重點產(商)品、風險企業,以及專利、商標、版權保護等進行全面排查,深入開展專項行動,加強線上線下共同治理,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一經查實一律頂格處罰,對構成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創新市場監管方式,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新一代防偽技術和高清晰快速成像比對等重大科技成果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加強與國際反假聯盟交流合作,加快建立全國產品防偽溯源驗證公共平臺(海南)數據中心;提高違法成本,用好用足經濟特區立法權和海南地方立法權,推動建立健全與優化營商環境和市場環境相配套的法規規章體系,打造“海南無假貨”的法治環境,讓制假售假和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者付出承擔不起的經濟和法律代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