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34歲的延邊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譚超,送了8年快遞。8年間,也有老師指責他:“這么一個高學歷的人搶低學歷的活,腦子是不是有病。”譚超不認同這種說法:“無論一個人做學術、送快遞,還是說相聲,只要他能推動生產力發展就是一個好博士。”
多年來,高學歷者肩負著很高的社會期許和家庭厚望。然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本科碩士滿街跑”與“技工技師無處找”的就業難和招人難現象并存,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如果在今天一些大學畢業生仍然固守傳統就業觀念,除了考公務員、進國企或事業單位,就堅決不選其他行業,那就難免有些人“畢業即失業”。
因此,大學生找工作要學會從低處起步,不管干什么,都把工作當成學習深造的課堂,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北大前校長許智宏曾說過:“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并沒有什么不好,從事細微工作,并不影響這個人有崇高的理想。”這句話既是送給北大畢業生陸步軒的,也是送給千千萬萬懷揣夢想、腳踏實地年輕人的。
譚超的這一選擇之所以還不能被人理解,根源在于某些人還是瞧不起基層勞動者,對社會職業有偏見。其實,每一種工作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是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崗位。高學歷者充實到基礎性行業里,有利于改變整個行業的面貌。尤其是在價值判斷日益多元的今天,一時的工作境遇乃至工資水平的高低,都決定不了一個人的最終成就。大學生只要發揚“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精神,跟上時代腳步,努力發揮特長,付出汗水,必然能闖出一番天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