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挑大梁
貢獻了全市GDP約85%,80%以上的稅收,87%的勞動就業
開欄的話
沐浴時代春風,海口力爭做民營企業的“貼心人”,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支持、做好保障,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海口安心謀發展。即日起,本報推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系列報道,闡述海口立足于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新要求,在大力支持、推動產業園區發展,營造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高效的市場環境等方面采取的各項舉措,敬請關注。
記者 吳祝好
“民營企業在GDP、勞動就業和稅收方面,為海口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11月15日,記者走訪海口有關專業人士、民營企業負責人,深入了解了海口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他們一致表示,整體而言,海口民營企業處于健康成長的態勢,但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從民營企業自身發展而言,他們認為,民營企業要借勢而為,要勇挑大梁,需要全面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培育發展新動能。
民企解決大半勞動就業
“我們公司近千名員工,超過90%都是本地人。”海南民生管道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峰說,公司去年完成了改制,目前公司在發展中不斷探索擴大經營,促進就業。
“民營經濟占海口半壁江山,民營企業解決了海口大半勞動就業。”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海口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黨組書記唐火根告訴記者,對于海口而言,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海口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海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悉,截至2017年底,海口民營企業近9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16萬戶。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90.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GDP的85%,80%以上的稅收,87%的勞動就業。
記者走訪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時,企業負責人表示,除了要把企業發展好,還要帶頭提高自身素質,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為民企提供成長沃土
“民營企業好比樹木,良好的營商環境就像是沃土。”海口經濟學院人文與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荊洪教授表示,近年來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海口出臺了多項政策,為民營經濟謀求更大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海口充分發揮政策杠桿作用,不僅促進本地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而且還吸引了大批外來企業進駐椰城。海口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5月到現在,已有45家外地企業在海口注冊落地60家公司。而這45家注冊企業中,有中國大唐集團、阿里巴巴、蘇寧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3個,中國旅游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項目17個,普華永道、安永等服務機構項目5個,明發集團等知名品牌20個。
服務好民營企業,培育好民營企業不是“現在時”,而是“進行時”。海口市科學技術工業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8月份,2018年海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名單出臺。被納入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重點培育名單的31家中小企業中,海口市有23家,占比74%;此外,41家中小企業被納入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后備培育名單,其中海口市35家,占比85%。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是持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的突破口,旨在引導我市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戰略機遇,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
金融機構攜手民企同發展
沐浴新時代的春風,共享發展新機遇。我市民營企業勇立潮頭奮發進取,金融機構攜手同行為民企“輸血”助發展。
據了解,近年以來,海口引進了多家金融機構進駐,有中信銀行海口分行、招商銀行海口分行、浦發銀行海口分行、海口聯合農商銀行、進出口銀行海南分行以及興業銀行海口分行等。目前,海口銀行類金融機構超過23家。這些金融機構立足海口市實際,借鑒省內外的政策措施,從產業政策、培育資本要素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人才保障等多方面主動開展金融服務,扶持海口民營企業發展。
“開創‘民營企業的銀行’戰略在全面推進,融資工具不斷創新,服務民營企業的力度在加大。”中國民生銀行海口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民生銀行22年來與廣大民營企業同根同源同成長,一以貫之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民生銀行已經建立了民營企業的分層分類體系,根據客戶規模大小,實行精準服務。
今年以來,民生銀行新增對公貸款中,75%以上用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在民生銀行的對公貸款余額中,民營企業貸款占據了半壁江山。
?
相關鏈接:
海南省民營企業座談會側記:主動融入時代社會 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