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3小時賣了近400萬元 海口首個扶貧愛心日成績搶眼
農家土貨賣得俏 貧困鄉親樂不停
“苦瓜!苦瓜! 3塊錢一斤,又大又新鮮。”桌上堆滿干凈清爽的蔬菜,海口東山鎮儒萬村貧困戶陳學英賣力的吆喝聲不絕于耳,黝黑的臉上滿是笑容。不大的攤位前,循聲而來買菜的愛心市民讓他忙碌而快樂,才一個多小時,從自家地里摘的蔬菜已賣了一大半,掙了六七百塊錢。
這是11月17日上午海口首個扶貧愛心日集市的現場,全市優質扶貧農產品在明珠廣場匯集,貧困戶一大早就帶著辛苦耕耘收獲的“土貨”,趕往市中心的繁華商圈,鼓足干勁叫賣。前來趕集的愛心市民絡繹不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據主辦方統計,從上午9點開市至11點54分,海南愛心扶貧網線上總交易額248萬余元,其他渠道150萬元(企業訂單),近3小時累計銷售總額近400萬元。
貧困戶“代言”農家土貨賣得俏
“你看,這些蔬菜,都是地里種的,心里有底,我們自己也吃。”對于已經50多歲的陳學英來說,這是頭一次到市中心來賣菜。經過短暫的羞澀后,他鼓起勇氣變身“代言人”,推銷自家蔬菜越來越熟練。
陳學英的攤位上共擺著四種蔬菜,分別是茄子、苦瓜、青瓜、甜菜,依次整齊擺列,錯落有致。每一種蔬菜看起來都很干凈,個頭比較大,一看就是經過用心挑選過的。“感謝政府給我們提供這個免費的攤位,位置還這么好,我非常珍惜,把地里最好的蔬菜都帶過來了。”陳學英感激地說。
“苦瓜挺新鮮的,給我來5斤,微信付。”“好嘞,馬上給您稱。”由于來買菜的市民很多,陳學英非常忙碌,稱菜、裝袋、遞上微信二維碼,動作連貫利索,不到中午,蔬菜都賣光了。“真沒想到賣得這么快,地里種了好幾畝蔬菜,但是在村里不好賣,價錢也上不去,有時還賠錢。”陳學英開心地說,在政府的幫扶下,家里重新蓋了新房子,還養了 5 頭牛,現在蔬菜不愁銷了,相信日子肯定越過越紅火。
貧困戶帶來的優質農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買賣聲此起彼伏。“我買了演豐鎮貧困戶何守俊的咸水鴨和雞蛋,看起來品質不錯,買回去給家人嘗嘗。” 愛心市民王曉東說,這樣的愛心集市開在市區的商場,離家也很近,買東西很方便,購買扶貧農產品還能為精準扶貧出點力,讓貧困戶增加收入,日子過得更好,非常有意義。
在集市現場,像陳學英這樣的公益攤位共有323個,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給貧困戶使用的,276個貧困戶和16家扶貧合作社、21家扶貧企業、10家農特企業共帶來365個單品,種類豐富多樣,為愛心市民提供多元化消費選擇。
匯聚社會愛心 架起“直銷平臺”
海口市設定每月第二個周六定為海口扶貧愛心日,在海口各大廣場、社區等人口密集地每月舉辦一場扶貧愛心日活動,扎實推進消費扶貧,為貧困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工作。11月17日是海口首個扶貧愛心日。在明珠廣場愛心集市現場,海口四個區分別設立獨立的展銷區,將各區特色的扶貧農產品“一網打盡”。秀英區推出特制黃皮雞,巖味番石榴、石山壅羊等;龍華區推出羊山美味系列,向大眾推出“五黑”“五綠”“五香”15個羊山地區特色農產品,遵譚黑豆、新坡鵝等;瓊山區的扶貧產品有農家天然百花蜂蜜、白胡椒等;美蘭區的扶貧產品有毛薯、地瓜、蓮霧等。
愛心集市不僅是貧困戶農產品展銷的平臺,也是消費扶貧的重要陣地。全市各區各單位的機關干部、扶貧幫扶責任人也都積極到現場趕集,認購農產品,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消費扶貧熱潮中“。我們民政系統計劃拿出5萬元來購買,有雞蛋、家禽和各種蔬菜。”正在趕集的海口市民政局副調研員陳泰波說,該局干部自發組成了20多人的“買手團隊”,到現場采購扶貧產品,同時廣泛動員海口社會組織參與消費扶貧,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參與。
海口還在首個扶貧愛心日現場顯著位置,設立了一面貧困戶“微心愿” 墻,上面寫著貧困戶的名字、聯系方式和心愿訴求,吸引眾多愛心市民和企業駐足,他們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貧困戶圓夢。在扶貧愛心日現場,海口市四個區農林部門負責人走上舞臺公開推介各區特色農產品,眾多愛心企業積極認購。
“這次愛心集市,不僅有線下的展銷,線上的購買也在同步進行,致力匯集全社會的愛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共同搭建產銷‘快速路’,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信心和動力。”扶貧愛心日活動現場相關負責人萬龍說。
?
相關鏈接:
海口扶貧愛心日集市現場火熱 瓊山土特產“遭”市民掃貨
好熱鬧!首個海口扶貧愛心日啟動(組圖)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