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鯨鯊來三亞近海“串門”了 專家:與這一帶生態環境向好有關
“大家快來看!海里有一條大魚!”11月20日10時50分許,在三亞蜈支洲島景區附近海域,一條淺色“大魚”自在暢游,引得目擊者驚呼不止。這一幕被正好乘船經過的后海村村民林尤德用手機拍攝了下來。經確認,這條“大魚”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鯨鯊。專家認為,鯨鯊來三亞近海“串門”與這一帶生態環境向好有關。
據目擊者稱,這條鯨鯊大約10米長,身上散布淡色斑點。據悉,鯨鯊身體龐大,最大個體體長達20米,體重能達30多噸,被稱為“最大的鯊”。其主要分布于熱帶和溫帶海區,以小魚小蝦及浮游生物為食。
鯨鯊是海南“常客”,三亞至陵水一帶近海海域常有出現,而此次出現在三亞景區周邊近海卻不多見。
“鯨鯊來到三亞近海與這里生態環境向好不無關系。近年來,三亞先后出臺多項規定,加強海洋環境治理管理,限制和禁止近海捕撈,為海洋生物繁衍、生長營造了良好環境。”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三亞蜈支洲島景區周邊海域受藤橋河、三亞河、鐵爐港淡水匯入影響,營養成分豐富,初級生產力高,且目前海水溫度適宜,在27℃左右,吸引了不少春季產卵后長大及剛出生的海洋生物,如小魚、小蝦、浮游生物等等,形成了良好的瓊東南近海漁場。健康、適宜的海洋生態環境,成為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鯨鯊的索餌場。
?
?
相關鏈接:
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為海口大同溝點贊:昔日“龍須溝”變俏了·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