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濕地保護,海口一直在路上
濟州市考察團成員乘船體驗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優美的紅樹林風光。記者張洋 攝
2018年10月25日,在迪拜舉行的《國際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海口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了中國濕地保護修復最強音。時隔一個月,韓國濟州市考察團來我市考察,開展國際濕地城市濕地保護修復經驗交流。
“海口有著豐富的濱海濕地,此次我帶領朝天邑12個村的村長到海口考察,也是為了學習海口在濕地保護修復方面的先進經驗。”11月27日,韓國濟州市朝天邑拉姆薩爾濕地城市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委員長康明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動植物資源豐富獲點贊
“空氣很清新,景色很美”……27日下午,濟州市考察團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觀后,不禁發出驚嘆。像雞籠罩一樣的紅樹支柱根、用廢棄牡蠣殼在河道邊堆疊形成生態消浪護岸掩體、不時飛過的幾只小白鷺,都引起了考察團的不小轟動。
據了解,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的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中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被稱為“中國紅樹植物基因庫”。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紅樹植物19科36種,占全國的97%。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海口除了擁有全國連片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紅樹林濕地,還有全國唯一的熱帶火山熔巖濕地——羊山濕地,有豐富悠久的濕地文化資源,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水菜花、水蕨和野生稻以及瀕危植物水角,其中水菜花和水角號稱“中國只有海南有,海南只有羊山有”。
科學規劃因地制宜保護濕地
“海口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編制及實施了《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將建設東寨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打造4個國家濕地公園和3個省級濕地公園以及45個濕地保護小區、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等。”27日,在海口市與濟州市召開的國際濕地城市間交流座談會上,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陳松介紹道,海口在濕地建設中,科學規劃,根據不同的濕地特點因地制宜,打造出了特色分明的濕地公園。
據了解,通過“濕地+水體治理”,將美舍河打造成了穿城而過的景觀河;通過“濕地+水利工程”,將五源河變成了野生動物“天堂”;通過“濕地+生態修復”,讓東西湖重煥昔日“地標”光彩;通過“濕地+土地整治”,讓潭豐洋近萬畝火山熔巖濕地得以保留……
為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加強技術層面的指導,海口市政府組建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主任委員、多個國內知名濕地專家參與的高規格的“海口市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為海口濕地建設保駕護航。
將“國際濕地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據了解,海口市國土面積2289.09平方公里,共有濕地面積29093.09公頃,其中包括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為12.7%,濕地保護率為55.53%。根據我市《總體規劃》的要求,2020年,我市濕地面積將達到30989.46公頃,濕地保護率達到61.45%;2025年,濕地面積31918.09公頃,濕地保護率達到65.76%。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海口濕地保護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美舍河和五源河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榮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美舍河更是榮登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整治光榮榜。日前,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130項典型經驗做法中,海口因水環境治理工作成效顯著獲通報表揚。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口發展的最大本錢和最強核心競爭力,獲評國際濕地城市既是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一種激勵、鞭策和新的起點。保護濕地,海口永遠在路上。”副市長文斌表示,下一步,海口將繼續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讓國際濕地城市這塊金字招牌發揚光大。
?
?
相關鏈接:
韓國濟州市考察團點贊海口“濕地入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