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1月28日電 題:吉林:摸底農村信用緩解貸款難
新華社記者段續、薛欽峰
為緩解農業生產融資難題,吉林省從今年開始著力推進農村信用摸底、修復,助力農民突破因缺少抵押物、信用信息不全導致的融資瓶頸。
不久前,剛剛收完莊稼的雙遼市義順村農民樊景華想買幾只牛羊擴大經營,但手里還差幾萬塊錢。于是他通過村里籌集的擔保基金,僅用2.5公頃的土地經營權作抵押,便從當地一家金融機構貸出5萬元。
義順村是雙遼市的貧困村,不少村民想發展特色產業改變貧困面貌。“以前手里沒錢,貸款也難。”樊景華回憶說。抵押物不足,信用缺失,樊景華昔日面對的困擾曾普遍存在于農村。
去年,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在吉林推動設立村級擔保基金。如今在義順村,由具有土地經營權的農戶自愿出資組建村級擔保基金,依托村委會、農經站、村級擔保基金及銀行聯合出具的“四方協議”,為農戶貸款提供擔保。
“村級擔保基金有效補充了貸款信用。”義順村村支書李大軍說。今年以來,義順村累計籌集村級擔保基金7.45萬元,雙遼吉銀村鎮銀行累計發放貸款77萬元。
一方面擴大信用擔保,一方面恢復農村信用。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行長張文匯表示,該行著力引導農戶建立優良信用記錄,通過信用修復逐步提高農戶自主融資能力。
在這種思路下,吉林積極進行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并根據農戶信用狀況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為信用狀況較好的農戶提供無抵押的信用貸款。
在公主嶺市黃花村,君子蘭種植是當地的致富傳統。為滿足種植戶頻繁的資金需求,在人民銀行指導下,當地涉農金融機構積極完善農戶信用信息,為貸款“打前站”。
“截至9月末,為黃花村君子蘭種植業發放信用貸款93筆,金額達768萬元,提供了有效金融支撐。”人民銀行四平市中心支行行長生厚良說。
目前,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和各地金融機構在吉林省內深入調查,根據各地農民失信動機和程度,將信用修復與信貸資源配置結合,對信用修復農戶適度增加金融支持力度,幫助其恢復正常生產。
“關鍵在于提高農戶的信用意識。”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征信管理處處長張九春說。為此,人民銀行吉林省各市(州)中心支行結合轄區實際選取較貧困的40個鄉鎮街道、村屯作為重點,通過“信用+扶貧”的模式掃除農村信用知識盲區。
?
?
相關鏈接:
內蒙古發放9億多元創業擔保貸款扶持8000人創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