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沒有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濟社會發展就無從談起。”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長汀縣取得的最大成效、群眾的最大收益就是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山河披綠富長汀(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12-01 09:19

      初冬11月,福建省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的銀杏基地滿目金黃。4000多畝銀杏綴滿山頭,1000多畝百合、茱萸套種其下,一幅美麗鄉村畫卷鋪展眼前……

      “過去的南坑,種田填飽肚,打柴割草換油鹽,養只家豬等過年。”沈騰香說。1987年,她嫁到南坑村,10年后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山光人窮。”

      找準“窮根”,沈騰香帶領村民上山種果樹,后來又種了滿山的銀杏:“南坑村2011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5367元。”

      從窮苦荒山到生態良好的“聚寶盆”,南坑村的變化不是孤例。近40年堅持不懈,長汀打響一場脫貧致富攻堅戰,讓曾經的水土流失重災區嬗變為富而美的幸福家園,生動地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篳路藍縷 治理水土

      長汀,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客家首府之地,是有“紅色小上海”之譽的革命圣地,也曾是林密水織、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但近代以來,由于人口激增、災害頻發、戰亂頻仍等多種原因,山林和植被遭受連年破壞,長汀成為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1985年遙感監測數據顯示:長汀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占國土面積的31.5%。

      “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當時長汀生態惡化、生活貧困的真實寫照。”長汀縣水土保持事業局局長岳輝回憶說,水土流失導致經濟發展困難重重。

      1983年,長汀被列為福建治理水土流失的試點縣。自2000年起,福建省將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一場治理水土流失與脫貧致富攻堅戰,從種樹這一最基礎的舉措開始……

      “土壤板結嚴重,吃不住水分,在水土流失區種樹可謂難上加難。”長汀縣水土保持事業局高級工程師曾河水告訴記者,全憑“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澆一次水不行就兩次、三次,種一年不成活就兩年三年,當年的重災區才得以披上綠裝、換了山河。

      茫茫綠海逐漸成形,長汀人斗志不懈,始終懷著“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清醒認識。

      從治山向山、河、湖、草全空間治理轉變,由水土流失治理向生態文明建設提升,長汀的理念不斷深化。1983年至2017年,長汀累計植樹造林174.92萬畝,全縣森林面積由1986年的275.35萬畝提高到目前的372.3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9.8%提高到79.8%,水土流失率下降到8.52%。

      創新機制 多方參與

      “今年油果大概收了20萬斤。”長汀縣三洲鎮丘坊村,浩祥油茶基地負責人丘佳梅笑著說。自2012年起,丘佳梅先后投資200余萬元,承包下1000多畝荒山種植油茶。

      步子邁得大,得益于長汀的創新機制。以制度創新帶動多方參與,長汀鼓勵公司、鄉賢、農戶租賃承包山地種茶種果,推行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山林權流轉制度,實行誰種誰有、誰治理誰受益。在此基礎上,長汀在福建率先成立林業金融服務中心,建立林業金融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林農貸款難、貸款慢的問題。

      “黨政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多策并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逐漸成形并不斷升級。

      在長汀,像丘佳梅這樣投身綠色產業的比比皆是。老家山東的長汀媳婦馬雪梅,先后開墾荒山600余畝,種了上萬株果樹,建起了“生態種養”、年出欄上千頭的豬場;身殘志堅矢志治荒的“獨臂鐵人”蘭林金,租下了三洲鎮2270畝荒山,種植油茶、養起雞鴨,在不毛之地實現了夢想……2012年以來,全縣新增經果林1.56萬畝,新種植經濟作物1.3萬畝,新增林地水土流失治理各類示范片41個、近5萬畝。

      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也不斷被激發出來。廈門(塑紡)公司種植銀杏300多畝,廈門中盛糧油建成全國油茶科技示范基地,中石油幫助水土流失核心區河田鎮建設萬畝生態示范林……如今,長汀已吸引10余家企業以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參與水土流失治理。2012年以來,長汀組織實施生態建設項目113個,共吸引1.5億元企業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

      綠中生金 綠富共贏

      初冬時節,造訪長汀縣四都鎮上蕉村,深切感受綠中生金、綠富共贏……

      2014年,上蕉村被確定為福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黨支部書記吳水長倍感壓力,“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經濟結構單一,全村發展一直處于滯后狀態。”

      發展桎梏如何破解?吳水長選擇綠中生金。在村黨支部引領下,黨員帶頭成立了合作社,吸收村民116戶整村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吳水長說,目前全村完成林下種植面積425畝,姜黃、靈芝、三葉青等經濟作物可實現戶均年增收3萬多元。

      從參與水土流失治理中擺脫貧困,這樣的例子在長汀縣不勝枚舉。“水土流失治理既是生態改善,也是民生改善的過程。”岳輝表示。

      綠富共贏的發展之道,讓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成為長汀發展新動能。2012年以來,長汀建成設施農業2200畝,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60.51萬畝,年產值23.46億元;發展生態旅游,注重提升景觀格局和景觀生態服務功能,年吸引休閑觀光者100多萬人次。

      依托生態環境的大幅改善,脫貧攻堅領域也傳來捷報:長汀作為福建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到2017年底,實現6199戶20696人脫貧,1個貧困鄉、16個貧困村摘帽退出。

      “沒有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濟社會發展就無從談起。”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長汀縣取得的最大成效、群眾的最大收益就是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

    ?

    ?

    相關鏈接:

    巴西今年第三季度經濟環比增長0.8%
    前10月海南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物價總體穩定
    兩報告警告“無協議脫歐”對英國經濟傷害大
    北海:承“一帶一路”使命 書“向海經濟”華章

    ?

    相關鏈接:
    兩報告警告“無協議脫歐”對英國經濟傷害大
    前10月海南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物價總體穩定
    北海:承“一帶一路”使命 書“向海經濟”華章
    巴西今年第三季度經濟環比增長0.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鐘自煒] [編輯:楊海成]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