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主動檢測 知艾防艾 共享健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11月23日公布了2017年全國高校新增艾滋病感染者3077例,高校學生成為艾滋病防治的重點人群,而如何推動高校學生主動檢測成為了關注的重點。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從海南省疾控中心艾防室獲悉,艾防室計劃明年開始推動艾滋病檢測包入高校,供學生購買艾滋病診斷試劑自行檢測。
艾滋病感染者希望得到世界的認同和包容。鐘圓圓 攝
性教育缺乏安全意識薄弱 主動檢測遇冷
“為什么會不注意安全,是因為真的不懂。”海南某高校的大三學生小數(化名)把高校學生群體高發的原因歸結于缺乏性教育,導致安全意識薄弱。
小數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是在初中,貧瘠的性知識讓他難以接受自己的特別,隨著對自身以及周遭環境認識的加深,他越來越刻意去隱藏。性教育課上,老師習慣于強調安全套的避孕作用,忽略強調防護的重要作用,到了大學,遇見喜歡的男孩,出于信任,忽略了自我保護,不慎發生高危性行為,僅一次就讓他不幸在今年6月感染。
連續發燒一個月,查詢艾滋病相關知識后,小數回憶起此前的高危性行為,他懷疑自己“中了標”。校內沒有可供檢測的渠道,他網購了血液、唾液兩種檢測包,拿快遞的時候手一直在顫抖。兩個檢測包的結果都是陽性,隨后他獨自一人前往疾控中心確診。
“有30%的人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還有部分人不愿意主動做檢測。”海口市紅絲帶志愿者協會秘書長嚴陳告訴海口網記者,大學生處于性活躍期,社交面廣,但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外界影響,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所以青年學生感染風險較高。隱蔽的感染者如果不主動檢測,對人對己都非常危險,而主動檢測后接受治療的人群,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雖然海口的各大醫療機構都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初篩,但主動檢測在現實中卻遇“冷”。除了專門針對傳染病開設的海南省傳染病醫院,以及專門致力于艾防的海口紅絲帶志愿者協會等特殊檢測點會接待到主動檢測人群,其他醫療機構檢測點還是以本院的檢測樣本為主。“我們一個月檢測5000多個樣本,很少是屬主動檢測的,大部分是醫院的患者。”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海醫二附院”)檢驗科主任裴華介紹,以海醫二附院為例,手術患者須抽血接受艾滋病、梅毒、乙肝三項術前檢查,感染科所有入院患者都要接受艾滋病初篩,除了這些人,主動檢測者少之又少。海口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海口發現的感染者中,超過一半的HIV陽性者是外省流動人員或本省其它市縣的感染者到本市就醫時發現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