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人均純收入從2000元增至12192元
美蘭區三江鎮貧困戶符圣明一家奮斗一年多成功摘窮帽
“我一輩子都會記住兩個數字,2000和12192。”海口美蘭區三江鎮村民符圣明感慨地說,前者是他們全家列入貧困戶時的年人均純收入,這個數字的背后是揮之不去的艱辛和難捱的窮苦日子;而后一個數字是脫貧時的收入水平,并保持逐年穩中有升的態勢,“真金白銀”帶給一家人滿滿的獲得感,精準扶貧實實在在改變了貧困鄉親的命運。
善用政策 鼓足干勁轉產增收
改變的起點從2015年開始,源于精準扶貧政策春風吹進貧困百姓家門。對于年過半百的符圣明來說,數十年簡單充實的日子因為2014年“威馬遜”臺風而徹底改變,全家人主要經濟來源——橡膠種植陷入絕收境地。而需要多年見效的橡膠種植難以恢復生產,轉產又缺乏必要的資金和技術,家里兩個小孩正在上學,開銷負擔大。
“當時,各種辦法都想了,都沒啥用,靠著吃老本,家庭收入日漸減少,靠著外出打零工,也不穩定。”符圣明說,2015年,一家人被列入貧困戶后,受益于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持續下降的家庭收入終于緩緩“止跌回升”,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家人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和越發充實的好日子。
對于符圣明來說,尋找新的產業,增加家庭收入刻不容緩。“橡膠是不能再種了,從種下到可以割膠要花費好多年的時間,等不及了。”他考慮到,自己之前曾養過羊,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可是苦于缺乏資金,一直難以擴大規模。對此,三江鎮政府結合符圣明的意愿,利用扶貧資金幫扶了9只母羊,并同步新建了30多平方米的羊舍,指導其發展山羊養殖。
因地制宜 長短結合壯大產業
在政府的貼心幫扶下,符圣明干勁十足,每天都要去羊舍好幾遍,查看每只羊的狀態,為了讓羊長得更壯,每天一大早,他就趕著羊到野外草地覓食,曬著太陽,羊跑得很歡。“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有幾只羊的狀態不太好,食欲不振,還流鼻涕。”符圣明馬上聯系鎮畜牧專家,最終順利地治好了羊的病。
“發展產業光靠勤快是不行的,還得學好技術。”這次給羊治病的經歷,讓符圣明深刻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自此之后,符圣明積極參加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認真學習養殖技術。邊學邊應用,符圣明養羊水平不斷提升,更加科學地為羊防病治病,政府送來的9只“扶貧羊”現在養到45只,成為他們家重要的增收來源,2018年春節期間出售3只,收入約8000元。
既要短期見效的產業,也要兼顧長遠。符圣明知道光靠養羊收入來源單一,閑不下來的他就利用原來被臺風打壞的“橡膠地”,對土地進行重新翻整,布設了灌溉設施,種了8畝蓮霧。經過2年多的細心照料,今年底有望掛果,逐步進入收獲季。
擴大生產 脫貧之后更要致富
在種蓮霧的過程中,細心的符圣明發現,養羊產生的大量羊糞,可成為滋養蓮霧的珍貴有機肥料。在種植專家的指導下,他也嘗鮮了生態循環農業:收集羊糞后混合水形成水肥,并投放在一棵棵蓮霧根部旁做養料;定期修剪蓮霧,保持蓮霧的健康成長和口感品質……目前200多棵蓮霧長勢甚好,已有專業的產銷合作社承諾包銷,預計有10萬元的收入。
“2016年底我就脫貧了,家庭年人均純收入有12192元呢。”符圣明開心地告訴記者,兩個孩子上學都有政府的教育補助,開銷不用他發愁,在政府危房改造的幫扶下,他們全家現在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另外,有了健康扶貧的政策,全家人看病的費用大部分都可以報銷,看病有保障。
“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要一直堅持勤勞好學,生活才能蒸蒸日上。”針對未來的生活,脫貧后的符圣明有了更大的致富計劃,他將在繼續提高種養技術水平的同時,因地制宜地擴大產業規模,提高投入產出比,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區赴陵水、保亭學習考察脫貧攻堅工作
海口任命脫貧攻堅戰斗體系教導員和指導員
海南首檔服務脫貧攻堅綜合新聞類節目《脫貧攻堅大決戰》30日開播
海口瓊山區舊州鎮雅秀村:黨建引領發展力促脫貧攻堅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