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兩委”干部帶動村企共建、共享、共治,尋求“美麗收獲”的最大公約數
三亞博后村的富美秘籍
開欄的話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也是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海南鄉村。本報今起開辟《鄉村振興在海南》系列報道,結合各自主題選取5個代表性鄉村進行“解剖”,探尋鄉村振興之路,敬請讀者關注。
記者 傅人意 梁振君 黃媛艷
“村子環境優美清凈,十分適合過慢生活,我們住了3天!”11月22日中午,帶著妻子來到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憶鄉人”民宿度蜜月的“90后”貴州游客古驕陽坐在輕晃的秋千上休憩,十分悠閑。
美麗鄉村建成后,博后村面貌煥然一新。 武威 攝
然而,在一年前,進村住民宿的一位游客給出的網評卻是另一番“風景”:村子黑漆漆的,豬糞牛糞味道難聞,夜里還聽到雞叫聲,才住了一天民宿就趕緊換地方了……
2017年10月,三亞市委、市政府投資1.2億元,將博后村就地改造為“5A級”美麗鄉村,讓這個曾經“臟亂差”的村莊在短短一年時間里成功逆襲。
博后村的喜人變化離不開村“兩委”的帶動。鋪設污水管網,整治村道和臭水塘,村民企業共建民宿、開超市、開農家樂,村子不僅越來越美,而且活力四射……村“兩委”干部通過開發屬于本村的“富美秘籍”,讓越來越多的老鄉有業干、共發展。
共建
“壞書記”變“好書記”
帶領村民修村道建民宿
“別看我們村路筆直漂亮,剛開始拆圍墻修村道的時候,很多村民還不干呢!”博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帶著海南日報記者轉村子時笑談,“現在村民的態度不一樣了,不少村民主動問我,家門前的路什么時候通呢!”
村民的態度為什么發生了大轉變?一切源于村民親眼所見:路修到哪里,就富到哪里。
“我伯父就是當年反對修路的村民。”“海納捷”民宿主人譚中仙說,他在2017年初將自家豬圈主動拆了建民宿,隨后發動家人做伯父的思想工作,如今,伯父家的路通了,兩層的房子也租給企業建民宿,一年租金收入就有25萬元。
博后村下轄4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土地是鹽堿地,村民過去以養殖為業。征地修路之初,蘇少洪背地里被不少村民說“閑話”,有位村民甚至質問他:“把豬圈拆了,我們靠什么生活?”
事實上,博后村地處亞龍灣,毗鄰森林公園、海底世界、玫瑰谷景區,建設美麗鄉村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玫瑰谷景區考察時留下殷切囑咐“小康不小康,關鍵靠老鄉”,而這句話如今也被博后村鐫刻在村門口的石頭雕塑上。
“習總書記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們村‘兩委’干部。” 蘇少洪說,建設美麗鄉村,發展民宿產業是帶領村民致富的好路子,硬著頭皮也要干!
蘇少洪以博后村新坡二村村民小組作為示范點,發動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既講政策又打“感情牌”,僅用2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征拆工作。
美麗鄉村建成后,博后村面貌煥然一新,村道旁成排的農家別墅建成了多家鄉村客棧。2018年春節,全村的客棧提前一個月預訂一空,單間均價每晚1000多元。
“那些曾說我是‘壞書記’的村民,現在又說我是‘好書記’了。我說我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把日子過好。”在蘇少洪的眼里,建設美麗鄉村,要讓村民得到 “真金白銀”的“美麗收獲”。
共享
支持資本下鄉
村企共建民宿共享紅利
史文龍是北京“90后”小伙,2013年,他負責打理的“憶鄉人”民宿在村口開業。史文龍說,房子是和村民租的,現有37間客房,旺季時常常住滿,“我們吸納了5名村民就業,這也是和村‘兩委’達成的不成文的約定——幫助村民一起成長。”
蘇少洪是“憶鄉人”民宿的“常客”。“蘇書記的工作特別多,有時他太累了,在前臺的沙發一躺下就能睡著。”史文龍說。
為促進村子發展,蘇少洪想了不少法子。一開始,有的村民很排斥企業進村,但他與村“兩委”干部鼓勵村民和企業以合作、參股的形式共同經營民宿,做到村企“一起開發、一起經營、一起成長”。
蘇少洪說,現在村民發展積極性都起來了。“目前村里已有12家民宿營業,有47戶村民準備與企業簽約建民宿。”
三亞吉陽區農工委副主任馬奎營介紹,廣開大門,讓更多的小企業進村投資,是博后村“兩委”在招商引資上的創新之處。“小企業投資模式更靈活,民宿風格更多樣,價格層次豐富,吸引的客流也更多。”
在村企合作的過程中,博后村“兩委”努力尋求“美麗收獲”的最大公約數。比如,對有進村投資民宿意向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對尋求企業合作的村民,要求其民宿環境條件、綠化設施都要達標。近期村里還準備成立博后村旅游合作社,統一民宿價格和服務標準,避免惡性競爭。
共治
村“兩委”貼心服務
美麗鄉村美到村民心里
“蘇書記,你看我們店里的遮陽棚,能否改成長廊式?”
“只要不影響美麗鄉村整體規劃,具體你們定。”
11月22日中午,“小船兒漁家”農家樂老板胡啟精正忙著招呼客人,看到從門口經過的蘇少洪,趕緊問了一句。胡啟精說,雖然是小事,但事關美麗鄉村建設。
在與村民共治的過程中,村“兩委”干部貼心服務,當村民的“暖心人”。
“有些手續需要村委會幫忙出證明,但一些細節不符合相關部門要求,我又要返工。村‘兩委’干部不僅十分耐心,還會做自我批評,說主要是自身因工作做得不細致!”胡啟精說。
在博后村,村“兩委”還設立“便民服務站”,除了工作日,周末也有人值班。“萬一有村民家剛好沒電了,需要交電費,沒人值班可不行!”蘇少洪說。
“提衣提領子,牽牛牽鼻子。”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博后村通過村“兩委”帶動,開發“共建、共享、共治”的美麗秘籍,建立村企共建機制,讓每一位村民都參與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并得到了“真金白銀”的“美麗收獲”。
“接下來,我們計劃結合省里大力支持的共享農莊建設,發展共享經濟,針對游客的需求投資鄉村特色餐飲、黎族文化演藝,做好亞龍灣景區的后勤服務。”蘇少洪說,美麗鄉村不僅要村子美麗,還要村民富裕。要想鄉村振興,村“兩委”班子必須將好的想法落到實處,才能讓村民“美到心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