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正是冬小麥生長中關鍵的田間管理期,來年收成怎么樣,要看管理好不好,然而這幾年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農民少了,一群叫做飛客的年輕人活躍了起來,他們踏著農時、自帶工具、流動作業,像父輩當年作職業麥客一樣遷徙勞作著,從幾十年前的麥客到如今的飛客,兩代人見證著中國農村的發展與變遷。
安徽潁上縣是皖北平原的小麥主產地,現在是除草的關鍵期,背著藥箱噴灑除草劑的農民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被稱作飛客的年輕人。
許利君是這群飛客的隊長,2007年大學畢業回鄉創業,購買了第一臺無人機,如今縣里的許多老鄉都成為了他們的固定客戶。
沒一會工夫,幾十畝地的作業就完成了,飛客們馬上要轉場到幾公里外的另一片麥地。踏著農時,帶著工具,流動作業,看著這群忙碌的年輕人,飛客許利君的父親說,40年前他也曾這樣遷徙過。
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大大解放了生產力,然而農忙時節,有的家庭人手不足,收割麥子成了難題,像老許這樣經驗豐富,技巧熟練的農民就會走鄉到戶替人割麥,成為職業麥客。
老許說,當年的勞作方式很原始,一個壯勞力一天最多割一畝地。如今,隨著“三權分置”改革深入,大量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使得麥客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而他們的子女卻在現代農業的新天地里得心應手,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飛客。
從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40年來土地聚散間是中國農業改革的兩次跨越:包產到戶解放了生產力,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則是現代農業的必經之路。如今,互聯網技術給現代農業插上了翅膀,農業服務線上平臺讓飛客工作更高效。
如今,一名飛客一天的作業面積能達到幾百畝,是麥客的幾百倍,一年收入10萬不是問題。
去年,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陸續出臺了許多真金白銀的政策,如今,購置一臺無人機,有1萬多的補貼,今年,當地政府還為他們公司提供了免費辦公室,這也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他們的隊伍。
?
?
相關鏈接:
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站上新起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