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開展產業扶貧 收獲貧困群眾一張張笑臉
脫貧攻堅最大的目標,就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扶貧路上最美的風景,就是收獲貧困群眾一張張笑臉。
他是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的貧困戶黃忠海——
在扶貧工作組的產業幫扶下,他通過發展養殖業,實現了從貧困戶,到為脫貧戶提供技術指導的“田教授”;再到養殖合作社老板的人生“三級跳”。他通過網絡直播銷售雞和雞蛋的事跡,還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他是美蘭區大致坡鎮美良村委會脫貧戶蘇家就——
政府為他免費提供了5萬多株富貴竹苗,農業專家也多次到地里教他科學種植。通過發展種富貴竹等種養業,蘇家就只用了1年多的時間就脫了貧。全家還住進了危改新建的新房子,現在每年收入可達到3萬多元。
冬交會上海口特色農產品引起各方關注。
今年以來,海口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切實抓好農業產業扶貧。海口市制定各項方案,落實責任。認真開展產業幫扶拉網式排查,創新產業扶貧模式,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突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通過企業、共享農莊、合作社、家庭農場、致富能人五類經營主體,帶動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著力推行“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抱團發展”和“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五種產業扶貧模式,共發動35家企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參與發展黑山羊、石斛、文昌雞等特色農業產業和休閑農業等新業態,產業組織化程度達到100%全覆蓋,幫扶成效顯著提高。
海口積極引進阿里巴巴、盒馬鮮生、順豐等平臺,拓寬營銷渠道,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通過三產融合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如龍華區新坡鎮通過三產融合提檔升級發展石斛特色產業,該鎮仁里村以石斛種植生產的第一產業為中心,發展石斛飲片、石斛酒特色產品等第二產業,打造鄉村旅游觀光等第三產業,打造了一條條“生產+加工+銷售”的服務鏈。讓很多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促進三次產業相互聯動、深度融合。美蘭區三江鎮茄丙村利用原先的橡膠地發展蓮霧經濟,成立福寶紅寶石蓮霧種養專業合作社,轉產蓮霧種植,逐步形成跨區域連片發展的蓮霧產業帶基地。該基地的泰國紅寶石蓮霧一年上市兩季,目前共種植蓮霧380多畝,4月份蓮霧上市以來已摘果3萬多斤,今年總產量預計達80萬斤。他們還投資成立海南豐惠佳生態蓮霧觀光產業園,打造共享農莊,提高農業附加值。
羅牛山食品集團屠宰項目員工正在進行肉品分割。
海口還推行“田教授”模式,激發內生動力。今年以來,海口市各鎮已聘請55名“田教授”,并頒發了聘書,開展田頭授課166次,聽課人數3572人次。此外,還拓寬增收渠道,以有勞動力的未脫貧貧困戶穩定增收為落腳點,確保每戶至少有三項增收來源項目,實現貧困戶穩定、持續增收,如期脫貧。針對性地通過集中培訓、田間指導、入戶指導等方式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做到每個產業幫扶的貧困戶都有技術聯系人,每個鎮(村)都集中開展技術培訓,每個貧困戶的技術需求都得到及時響應和幫助。
在今年全省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大比武中,海口市取得總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