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海南自貿試驗區、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進行時
省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海口,暢談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
共話自貿制度創新 共謀海南未來發展
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 實習生 劉禹彤
日暖風輕,綠意流淌。12月22日,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相聚在海口,共同參加“天涯論見·2018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理論研討會”。
無論是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還是嘉賓們之間的即興討論,“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人才”都是高頻詞。大家都認為,相較于中國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有新題目、新任務、新環境、新舉措。相信海南上下可以通過努力,充分利用難得的歷史機遇,為我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探索出一條更加寬廣的發展之路。
用制度創新釋放內生動力
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創新“高地”——會上,很多專家都指出,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目標。所以,海南要牢牢抓住制度創新這個核心命題,釋放出發展的內生動力。
目前,我國已形成從沿海到內陸、從北到南“1+3+7+1”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格局,各具特色、各有側重。論壇上,專家把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我國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定位進行了比較。
“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全域試點,要從自貿區向自貿港邁進。有時間表做下限,有路線圖做指引,既要完成規定動作,又得展現自選動作,其他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內容基本都有,其他自貿區沒有的任務海南也要率先擔當,很具有挑戰性。”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王立國博士分析說,這既是區別,也是海南自貿區制度創新的難點所在。
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助理盧華博士認為,海南在制度創新過程中,應重點把握中國自貿區建設的新趨勢及國際自由貿易港的發展趨勢。“現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強化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海南要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要發揮海南島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制度創新成果,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作用。”
產業發展是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根基。多位專家也指出,調整產業結構是海南進行制度創新的重要抓手。“海南在產業發展上不應追求‘大而全’,簡單模仿國內經濟發達省份或地區產業發展模式。應通過‘頭腦風暴’和實踐探索適合海南區域經濟發展的幾個細分行業,爭取國家支持,加大地方財政金融資源支持,把細分行業做實做出品牌。”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融資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經偉建議。
此外,陳經偉還提到,海南要在地方法規配套上采取創新性舉措策略,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立出“好法”。
優化營商環境、政商環境
“營商環境好,企業就會紛至沓來;營商環境差,企業就會避而遠之。”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演講一開始,就直接指出,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是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會上,多位專家都用數據和圖表對比的方式對海南目前的營商環境進行了分析。“通過不同機構的評估,可以發現,海口市的市場環境指數還相對落后,社會服務能力則靠前,在全國排第5。”王立國說,世界銀行每年對全球190個經濟體進行分析,得出營商環境便利度排名。就營商環境改善而言,中國香港很有價值參考。可以從排名評估指標涵蓋的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登記產權、獲得信貸等10個方面對標,對比尋找差距。
吳士存在演講中給大家講述了他在海南撥打政府服務熱線的遭遇,省、市部門之間的銜接不暢,也讓他看到海南的營商環境提升還有很大空間。“海南應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危機感和緊迫感推動誠信政府和公正司法建設。以‘放管服’為抓手,提升公務員素質為路徑,從根本上提高政府效能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備的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增強投資者對海南營商環境的可預期性和透明度。”
“我去鹿特丹調研,發現它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港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關便利。貨物不用開箱檢查,而是基于大數據系統進行監管。”吳士存說,營商環境的便利化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監管理念和監管模式的創新。“海南要通過監管模式的創新與通關效率的提高,推動營商環境便利化進程,依托口岸監管部門的改革創新,細化貿易管理制度層級,實施貨物分類、分狀態監管、‘先進區、后報關’、電子圍網等措施。建立與國際貿易等業務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監管模式,主動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嘗試建立海南自貿試驗區政府部門、海關、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機制等。”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也是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中的題中之意。吳士存特別提到,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 要積極培育連接政府和市場的中介機構與社會服務組織。
為吸引國際人才搭建平臺
22日上午,與會嘉賓參觀了海口江東新區規劃展示館。當得知哈羅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哈羅國際(中國)禮德學校已正式落戶海口,并將于本月動工開建時,大家都顯得很興奮,詢問了學費價格、入學條件等很多問題。“這是海南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的重大突破,對吸引國際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專家們說。
人才是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基礎。就如何加快構建符合海南實際、具有海南特色的人才發展機制,讓各類、各層次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與會嘉賓也暢談了他們的看法。
陳經偉建議,海南應該吸引一些部委及高端人員來海南掛職。所謂的高端人才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水平,能夠與中央單位進行對接,有助于海南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和項目落地。
“人才引進要形成獨特優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苗樹彬建議,海南要建立多種類型的平臺,為人才創造創新創業的重要機會;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建立創新工作室制度,賦予科研人才更大的自主權;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把海南某些高校的新校區交給海內外名牌大學來辦,在開放中快速提升海南整體教育水平。
“海南要引進國際人才,就要為他們提供國際化的工作生活設施,教育、醫療、辦公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吳士存表示,海南要進一步優化國際化生活配套水平,大力引進國際化雙語學校,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教育體系;建立國際化雙語社區,提供國際標準的一站式服務;引入國際化家政服務,提供高品質家庭服務,加快建設國際化醫療服務機構滿足高端醫療需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