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于文靜)三北工程建設40年來,我國防風固沙林面積增加154%,對沙化土地減少的貢獻率約為15%,2000年后我國土地沙化呈現出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好轉態勢。
這是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24日舉行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發布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在發布會上表示,40年來,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提高到33.3億立方米。
“我國沙漠化面積從2000年開始大幅度減少,原因一是三北防護林做了貢獻,二是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的昭示下,人民生態意識提升,并且國家還啟動了其他一些生態工程。”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朱教君在發布會上說。
他介紹說,沙漠化形成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人為干擾,比如在三北地區生態脆弱區的濫砍、濫伐、濫牧等活動。對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的評估顯示,三北工程對沙漠化減少的貢獻率約為15%,主要是對減少輕度沙漠化起到作用。沙漠化防治主要受人為干擾和氣候影響,三北地區人的生態意識提高對沙漠化防治作用巨大。
對于公眾關心的京津冀地區沙塵暴問題,朱教君表示,沙塵暴的產生至少有兩個重要條件,即大風和沙物質來源。根據統計,沙塵暴從1978年平均每年5.1天下降到2015年的0.1天,其中三北防護林通過地面覆蓋,使沙物質源得到固定,對減少沙塵暴起了一定作用,更大的原因是大氣候環境,全球變暖導致西伯利亞地區的草地、森林溫度升高,氣壓差變小,形成大風的次數就減少。
“關于沙塵暴的防治,不僅是一個工程就能完成的,應該是全社會乃至全球大環境的問題。”朱教君說。
?
?
相關鏈接:
遼寧三北防護林造林超236萬公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