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當美聯儲不顧總統反對再度加息、美股指數重挫7%創下10年來最糟單周表現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跟身邊的顧問多次討論“炒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總統決定將威脅付諸實施,他可能在三個主要領域面臨阻力: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參議院、法院。
總統的影響力有限
幾個月來,特朗普一直對美聯儲的政策發火,聲稱不斷上升的利率正在給他的經濟計劃“踩剎車”。一些分析師認為,這是特朗普要為股市下跌尋找“替罪羊”的一種方式。正因如此,美聯儲官員和投資者大多泰然處之。然而就在上周,事態出現轉折。上周三,美聯儲官員再次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因為他們普遍看好2019年的經濟前景。
然而,由于對美聯儲的信息感到困惑,以及另一場圍繞政府“關門”的爭斗,美國股市進一步下挫——上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單周拋售。
美媒指出,廣大民眾并沒有像特朗普一樣,將市場波動歸咎于美聯儲。出于對市場擔憂,輿論普遍反對解雇鮑威爾。
“在實際經濟數據依然強勁的情況下,以0.25個百分點的加息行為解雇美聯儲主席,將是完全瘋狂的做法,而且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教授杰弗里·拉克爾認為,“目前很難看到有什么比這更有可能讓我們陷入衰退了。”
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邁克爾·博爾多表示,美聯儲內的受任命者通常與總統的政治和經濟模式保持一致,但在市場表現和美國經濟面前,總統的影響力仍是有限的。“總統可以嘗試解雇美聯儲主席,但他不能改變整個美聯儲,因為他并不負責美聯儲的實際運轉。”
美聯儲對國會負責
這就牽出第二重阻力——參議院。參議院今年2月批準鮑威爾的提名,并與眾議院一起推進美聯儲的工作。美聯儲網站指出,雖然包括主席在內的美聯儲理事會成員均由總統任命,但美聯儲“從國會獲得權力,國會在1913年通過《聯邦儲備法》,創建了美聯儲體系”。這個機構向國會匯報,并直接對國會負責;不過,與許多其他公共機構不同,它不是由國會撥款資助。
“總統可以提名一位主席,但一旦提名被確認,總統就退出了。”摩根史坦利投資公司經濟學家艾倫·曾特納說,國會必須找到一個正當理由,通過投票和程序將他們趕下臺。
那么,國會議員們有可能如特朗普所愿,找理由“開除”鮑威爾嗎?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歷史學家彼得·康迪—布朗分析,可能性很小。眼下,參議院共和黨人對特朗普的政策也有諸多抵制;等明年1月下屆國會上任后,參議院只需要4位共和黨參議員(屆時共和黨將在參議院占據53席)明確表示反對,總統撤換鮑威爾的企圖就會被遏制。
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據法律,即使特朗普真的解雇鮑威爾,鮑威爾仍是“美聯儲主席”。因為美聯儲治理有一個格外奇怪的機制是:主席有兩重身份,既是董事會主席(由總統控制),也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主席(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控制)。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有權不受總統影響,選舉任何成員來領導他們。換言之,即使未來里奇·克拉里達(現任副主席)被特朗普相中,負責監管和在國會作證,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仍可以選舉鮑威爾領導貨幣政策。
解雇涉及法律爭議
除了制度安排,如果從法律角度來看,總統的解雇行動也將掀起一場斗爭。因為到目前為止,誰也說不清總統是否真的擁有這項權力。
支持者稱,《聯邦儲備法》規定,總統出于“特定理由”可以罷免一名美聯儲理事——鮑威爾也是一名理事。反對者稱,這個“理由”通常不包括政策分歧。再加上鮑威爾當初獲得的參議院確認和過去的相關案例均為其提供更多保護。在其他案件中,法院將傾向于限制總統撤銷自己任命的權力,以賦予該機構更大獨立性。
有評論認為,美聯儲的獨立性是全球投資者對美國金融體系保持信心的支柱之一。解雇鮑威爾將破壞這種信心,因為就現在而言,世界上最重要的央行正處于一位理性的政治家控制之下,這位政治家可能并不總把經濟上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但這也體現出美聯儲肩負的更高使命:盡可能多地創造就業、穩定通脹。
幾十年來,大多數美聯儲領導人都面臨來自總統的私人壓力。鑒于上述三道阻力,特朗普短期內可能無法對鮑威爾下手,或許要等到3年后、美聯儲主席再次改選時才有機會。但前提是,特朗普要在2020年大選中保住位子。(安崢)
?
?
相關鏈接:
馬蒂斯辭職特朗普將“暴走”? 韓媒憂心“駐韓美軍被削減”·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