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山東省濟南市交警部門對2018年12月26日發生的一起摩托車與自行車剮蹭事故進行了通報,排除了倒地老人訛人的嫌疑。經公安交警部門調查取證、對兩車痕跡檢驗鑒定,初步查明是摩托車從自行車右側超越時,摩托車左側車把與自行車右側車把剮蹭,導致自行車摔倒,老人受傷。
警方的通報讓這起輿論事件發生了180度大反轉。在此之前,由于騎摩托車的男子堅稱自己是做好事扶摔倒的老人,并拿出了視頻證據,致使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指責老人訛人、碰瓷。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自帶話題的事件。近年來,老人倒地到底扶還是不扶這個原本簡單的問題,似乎成了一個艱難的選擇,時時刺激著公眾敏感的神經。然而,對一些真相含糊不清的事件來說,“扶不扶”本身卻是個偽命題。在缺乏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單純地說扶或者不扶都沒有任何意義。同樣,在缺乏事實真相的情況下,說“老人變壞”或者說“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扶”也都是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臆測,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扶不扶”看似是個道德問題,但從根本上來說,卻是一個法治問題。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只有執法機關的調查結論才能及時還原事實真相,讓輿論焦點回歸本真。
山東在處理這起剮蹭事故中值得稱道的是,交警部門處理案件時既沒有兩邊和稀泥,搞定擺平了事,也沒有被輿論裹挾,相信摩托車主的一面之詞,而是積極主動調查取證,及時給出一個公正客觀、令人信服的結論。
信息時代,信息傳播更加便捷,然而快捷和大量的信息傳播往往并不能帶來更多的真相,相反讓真相更為稀缺,有時候真相變得比什么都寶貴。所以,信息時代越是眾聲喧囂、眾說紛紜,越是能夠凸顯出執法機關還原事實真相并給出公正結論的價值。
在山東交警部門公布了這起剮蹭事故的調查結論以后,公眾已經無話可說,這無疑起到了引導輿論的積極作用。雖然引導輿論并不是各級政法機關的主要工作,但是通過執法活動給出輿論事件的真相,卻是各級政法機關的責任。成功的輿論引導莫過于讓事實真相說話。唯有真實的事實能夠消除猜想,平息輿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