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經,出生在南磯鄉并在這里工作了四十多年的一名鄉村醫生,他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與血吸蟲病戰斗的故事。中國網記者鄭亮攝
陳凡經出生在南磯山島,這是位于鄱陽湖西南岸的一座孤島,四面環水、交通不便,他出生那個年代的南磯山島雖然是一片綠水青山,但卻有著“華佗無奈小蟲何”的血吸蟲。島上居民很多人都感染了血吸蟲病,無論是男、女、老、小都是腹大如鼓、骨瘦如柴。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讓每個人感到害怕,都稱這里是“瘟神島”。
初中畢業后陳凡經開始學醫,有了一技之長后他并沒有選擇逃離南磯島。1975年他回到家鄉當起了醫生,如今已經在島上工作了40多年,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當地居民血吸蟲感染率由過去70%下降控制在了1%以內。老百姓再也不用受疾病的折磨。而他自己也榮獲全國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2013年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并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早年的南磯山島十分閉塞,1995年島上才通電,每年的四、五月到九、十月期間,鄱陽湖漲水期都是一片汪洋,公路淹沒,出行只有靠船只擺渡。重癥急診,危重病人轉診搶救異常艱難,艱苦的工作條件讓醫生自身的生命安全也沒有保障。曾和陳凡經同志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先后有8人難以忍受島上孤獨而又枯燥的生活,離開了南磯。而陳凡經卻在這樣的環境中選擇留在家鄉與血吸蟲戰斗。受訪者供圖
南磯鄉當年血吸蟲病流行極為嚴重且聞名全國。一個不足5千人口的重型疫區里,晚血病人就達到300余人。受訪者供圖
陳凡經從血防員做起,開始了自己與血吸蟲戰斗的漫漫人生之旅。1995年被任命為南磯鄉衛生院院長后,他即是院長又是血防站長。除了帶領大家治病救人,他還和同事一起負責血吸蟲病的“查病、治病、查螺、滅螺”等工作。受訪者供圖
陳凡經在40多年的工作中總結出三個不輕松:當醫生不輕松,當院長不輕松,當站長更不輕松。單就血吸蟲查治這一項工作就困難重重,查治工作的主要對象是人、耕牛、草洲、釘螺、糞便,其中尤其是糞檢這項血防基礎性的工作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的村民對他說,“世上只見討飯的人,從沒見過你這個討糞的人!”盡管如此,陳凡經和他的同事把收上來的糞便當做寶貝,小心翼翼保管好。這些樣本為血防工作提供了詳實的科學依據。受訪者供圖
在工作中陳凡經始終對病人充滿愛心,他在自己生活都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每年都要從工資中拿出錢來幫助家庭條件不好的血吸蟲病人。對那些行動不便的晚期血吸蟲病人,他更是入院時親自將患者接到醫院,出院時又護送患者回家。當年,有位80歲的頑固性腹水晚期血吸蟲病人,家里生活十分困難,陳凡經每年都會送醫送藥上門。后來老人由于病情嚴重不想治療了,陳凡經便每天兩次上門為她治療,還盡力為她減免醫藥費。到后來老人逢人就說:“陳院長比我家的娃還親!”受訪者供圖
1991年7月的一個不平凡的夜晚讓陳凡經終生難忘,當天他正在衛生院值班,突然發現村民一邊喊著“快救命啊”,一邊抬進一名突發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兇險,生命垂危的病人!由于條件所限病人必須轉院接受治療,可當晚湖水浪高洶涌,駕船送人弄不好就會船翻人亡。當患者家屬決定放棄轉院時,陳凡經決定親自護送病人前往南昌治療!在船向對岸駕駛的途中,小船被風浪掀得左右搖晃、上下顛簸。打進船艙的湖水和病人嘔吐的血液把陳凡經的白大褂全部染透,并散發著濃濃的血腥味。船靠岸后又花了兩個多小時,才終于把病人送到南昌市級醫院。由于轉診及時,病人得救。第二天陳凡經再次來到醫院看望病人時,患者激動的對他說:“恩人啊!救命恩人啊!”。受訪者供圖
釘螺是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作為與血吸蟲病戰斗的醫生,查螺滅螺也是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這項工作不僅考驗體力、精神,同時也充滿了危險。2008年4月的一天,陳凡經在上北甲洲查螺,不慎跌入隱藏在草叢中一米多深的水坑中,爬上草洲他已經全身濕透,他脫下衣服擠掉水后堅持查螺。當晚他便發燒了,但第二天退燒后,他又堅持繼續查螺,而這一年的陳凡經已53歲,同時還是個患有血吸蟲病,肝纖維化Ⅱ級的病人。受訪者供圖
2009-2012年間南磯鄉推行“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策略試點工作。此項工作關健的一項內容是淘汰耕牛。但部分畜主無動于衷,抵制淘汰耕牛,陳凡經主動上戶做工作。面對村民“耕牛我不處置,崽多不如牛,牛可養老,崽不養老”的聲音,陳凡經用“崽不養老國家養,病了崽不出錢我免費,沒衣服沒被子我送來。”的話做了回應。最終,耕牛全部被處置,“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防治策略順利實施。受訪者供圖
外人眼中陳凡經是一個工作狂,而他自己則是在享受工作,幾乎每天都要工作10小時以上。他沒有在自己縣城的房子里歇過一個雙休日、過上一個團圓節。工作在鄱陽湖的孤島上,反復三、四次感染過血吸蟲病,即使在他2009年元月做了外科手術的情況下,也只是休息了不到三天就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南磯血防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用他辛勤付出的回報,在2013年他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受訪者供圖
通過陳凡經和他的同事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傳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血防健康教育開展順利,積極主動的查病、治病,查螺、滅螺,使得血吸蟲感染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現在只要人們不去接觸鄱陽湖里的湖水,就不會感染血吸蟲病。受訪者供圖
陳凡經的辦公室里掛著很多患者送的錦旗,他說把這些掛出來不是為炫耀。而是覺得這些錦旗是群眾對自己的鼓勵,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鞭策。這些錦旗給了他動力也給了他壓力,讓陳凡經覺得自己責任重大,時刻告訴自己,當個醫生就要把救死扶傷的工作做到位。中國網記者鄭亮攝
曾經的南磯山島在治療血吸蟲時缺醫少藥,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現在這里醫生隊伍逐年壯大,各種殺蟲護肝保肝的藥品也能滿足患者治病的需求。曾經親手挽救了眾多病人生命,長期工作生活在重型疫區,反復數次感染血吸蟲病導致肝臟纖維化的陳凡經看到這些成績,卻還總是重復著他常說的那句話“我多堅守一時,居民就多一份健康”。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如今,已經退休的陳凡經還會經常回到醫院,在他眼里醫院外那一片片曾經的“疫水”區今天已經看不到血吸蟲的蹤影。南磯鄉衛生院建立了醫療、公共衛生保健、血防三位一體的全新機制,幾十年的工作成果大大提高了全鄉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血吸蟲病人群感染率由歷史的70%下降至現在的1%以內,島上人均壽命由過去不足50歲、從而提高到現在的70多歲以上,曾經的瘟神島變成了健康鄉。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